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文章字数:1554
    
  “你自己考虑清楚,要么给1000元私了,要么法院见!”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居民赖先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小本经营的农产品网店,会因“涉嫌销售‘三无’产品”而被“职业打假人”盯上。
  赖先生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员,在当地经营农产品生意,也通过电商平台线上售卖土特产。今年2月初,他在网上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客户,一名佛山客户在赖先生的网店下单购买了一包“土茯苓干片”,花费19.9元。
  两天后,物流显示对方已收货。不料,对方发来信息称,货品没有农产品标签,是不合格的“三无”产品,并向赖先生索赔1000元,否则就向有关部门举报。对方还向他罗列了一系列法律明文,以此恐吓威逼。
  “我卖的东西都是当地村民自家种植出产的,销售的每一单我都附加标签于快递盒内,绝对不可能出现没有农产品标签的问题。”赖先生说,“对方却称只要他收到的货没有标签,就是不合格的,我就必须赔钱给他。”
  此前,赖先生在网络上看到过“职业打假人”对电商店主进行恶意索赔的新闻。这种“敲诈式打假”在电商圈内并不是新鲜事,部分商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花钱消灾。但这一次,赖先生决定反击。
  2月9日,在朋友的指引下,赖先生得知广东省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平台设立了“平安厅”信箱,专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于是,他果断向“平安厅”信箱写信反映情况。
  收到赖先生的来信后,“平安厅”厅长信箱专班第一时间将该线索下发到韶关市公安局,韶关警方随即展开调查。
  根据赖先生等人提供的网购订单信息,办案民警通过比对下单人的手机号及收货地址,发现多起所谓的“打假”客户都是同一个人——蒙某。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民警还查明,遭遇“打假”的店铺都是正规经营,并不存在“打假”客户所反映的种种问题。
  韶关警方在固定相关证据后,很快确定了犯罪嫌疑人蒙某在佛山市的落脚点,成功将其抓捕归案。经审讯,蒙某对自己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实施敲诈勒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专挑简易包装的初加工农产品下单,在收到快递后,就会以“没有合格标签”“实品与广告效果图不符”“发货超时”等理由,给商家差评或进行投诉举报,并拿出所谓的“法律武器”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据《法治日报》)
  链接
  遭遇“职业打假”,农产品店主该如何“自救”?
  其实,类似的纠纷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重庆农妇网上卖自家做的扣肉,有人狂下单150份之后,又起诉其为“三无产品”,之后法院判农妇要赔偿5万元,这事还引发了社会热议。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相关规定,避免出现规定滞后而导致问题解释不清的状况,而且要避免有人钻空子。
  对土特产销售者而言,首先应该严格保证食品卫生安全,从自身做起,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依法办理经营许可证,并严格在许可范围内经营。
  制作食品时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也可以将制作和生产过程进行直播展示并进行讲解说明,毕竟增加透明性既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土特产的生产过程,又一定程度上减少消费者对食品性质的误会。
  在出售过程中,应该主动说清楚这是自己家庭制作的产品,属于家庭手工制作,并非工厂加工;售后方面,若因食品安全引发纠纷,经营者要积极整改,主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赔偿,若遇到以食品安全为由进行敲诈勒索的,可以留存证据并报警。
  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应仔细甄别,通过查看店家的营业许可证、生产日期、生产工艺、货品来源、商品评价等多方面之后再进行购买。若因购买的食品发生损害事实,要及时保存证据并与卖方沟通,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发现购买的食品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及标准等问题,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任何新事物出现都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新问题,我们相信这些新问题会在市场和法规的不断磨合下,找到有效解决方法,使土特产能够更加安全优质地走进千家万户。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