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我的种子梦
文章字数:1486
    赵瑜,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    青春年华,他怀揣育种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毅然离开大城市,扎根黄土地,用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大好年华奋斗史;耄耋之年,他仍矢志不渝、奋斗不息,志在为新时代农业科教事业再立新功。

    扫码阅享全文

  赵瑜
  赤子之心,悠悠农情
  我出生在甘肃省永登县山区农村,从小喜爱大自然,更喜爱农民种的庄稼。看到村上农民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生活,我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让农民多打粮食、能吃饱穿暖的事情。
  因此,1955年高中毕业时,我的高考成绩达到当年清华、北大等7所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我却以第一志愿报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开始学农。
  扎根土地,情系育种
  1959年,大学毕业,我放弃留校机会,遵照恩师全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蔡旭院士“搞育种离不开土地和农民”的教诲,认准我国第一个小麦品种“碧蚂1号”的故乡——陕西武功,在毕业分配表上填上陕西。
  分配到陕西后,我想去个条件较好的小单位,用自己所学独立搞育种,地处武功的“陕西省武功农业学校”(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首选。自此,我如愿调到武功农业学校,边教《作物遗传育种》课,边利用教研组一小片农作物标本地和育种实验室简单的仪器设备,从零起步开始了小麦育种研究。
  1965年春,省上将距学校30公里的“扶风豆村农场”划归学校作为教学试验用地。这片土地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质良好,降雨量适中,气候适宜,不仅能代表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而且在黄淮同类生态地区也很具代表性。认准这正是我要寻找的搞育种的“宝地”后,我决心在这里定位扎根,坚持搞下去。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后,为了寻找育种事业的定位点,我又循着和求学之路相反的轨迹往下走,回到生命的原点,这一待就是几十年,走过了一条倒“V”字形人生路。
  造福桑梓,回报家乡
  县所有乡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掌握了不同生态区域的第一手资料,经分析论证,将全县划为三大生态农业区。为使各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我分区域提出一些构想,得到县委、县政府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肯定与支持,并同心协力逐步实施。
  照准目标,矢志不渝
  在前进的路上,不论是遇到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十字路口,还是多么好的机遇,我从不动摇,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1996年,到了退休年龄,我怎么也放不下为之奋斗几十年的事业,思虑再三,我向省领导写信,汇报了我扎根条件艰苦的农村基地坚持几十年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情况,请求在豆村农场继续搞下去,没想到很快得到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我就坚守至今。
  辛勤耕耘,收获硕果
  回首往事,为了追求钟爱的事业,我舍优从苦来到农村,深深扎根黄土地,植根于农民群众之中,艰辛育种几十年,先后育成9个小麦品种,服务“三农”,惠及民生,我想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我开始育种的第9年,根据当时的生产需求所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武农132”在豆村农场这片土地上脱颖而出。该品种不仅很快成为陕西关中地区的主栽品种,而且还推广到河南、江苏、安徽、山西、甘肃等省区,生产应用十多年,推广面积达3000多万亩,深受农民欢迎。1980年育成抗吸浆虫品种“武农99”,在陕西关中和黄淮同类生态地区推广种植,有效控制了虫害流行。2009年育成第五个品种“武农986”,2021年,更是有三个品种通过陕西省和国家审定。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我这一生长期扎根农村,选育推广品种,为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做了一个育种工作者应做的事情。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多荣誉,这是激励,更是动力。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托基础,不懈努力,力争再育新的更好品种,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