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发布日期:
2022年以“1155”思路为引领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章字数:2501

  
    扫码获悉详情

  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按照立足“国家队”定位,紧盯“三区三高地”和“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目标,精准破解五大难题、合力开启五个新局的“1155”思路,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农科城,奋力开创示范区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海外农业合作园区数量达到22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8亿亩、推广效益达到243亿元。
  靶向施策、真抓实干,
  精准破解五大难题
  ——强化科研攻关,破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不足之题
  高标准建设中国(旱区)种业硅谷。着力推进国家(旱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建设。加快形成种业企业集群。全年引进或创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1家。
  聚焦优势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引导开展土壤改良与耕地质量提升创新工程。实施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农业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强化要素聚集,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之题
  推进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深入实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种业、果业、畜牧等产业创新中心实质运行。全年新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家。
  加快涉农国有企业集聚。全年引进涉农中央企业2家以上。大力推动省粮农集团等涉农企业战略性资源向杨凌集聚,引进省属国有企业5家以上。
  助推“双创”蓬勃开展。加快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引导科研人员、大学毕业生、职业农民等开展创新创业,年内新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00家。
  ——强化体系重塑,破示范推广引领力不强之题
  优化科技示范推广布局。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构建推广新模式。
  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健全完善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模式。全年推广农业新品种不少于30个、新技术不少于50项。
  ——强化核心示范,破科技引领乡村振兴之题
  突出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示范引领旱区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主动参与旱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示范带动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的杨凌样板。实施杨凌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持续用力建好智慧农业谷。实施乡村振兴杨凌样板创建行动。启动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计划,促进共同富裕。
  ——强化条件保障,破高层次人才难引难留之题
  全面实施“后稷人才工程”。制定“后稷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全年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
  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实施拔尖人才引培计划,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杨凌干事创业。
  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站式”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推动迈向共同富裕目标
  全力以赴保障就业。全年稳定增加城镇就业人员2000人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推进高新第三幼儿园、陕师大杨凌实验中学二期等项目建设,多渠道解决“入园难”“入学难”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工作。高效推进安置房源建设。
  凝心聚力、锐意进取,
  合力开启五个新局
  ——立足上合扩大影响,在深化国际合作上开新局
  加快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推进基地《建设方案》印发落实,固化顶层设计。举办好2022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策划好首届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博览会,承办好2022年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
  高质量建好杨凌自贸片区。加大优质项目策划储备和招引,推动产业加速集聚。
  持续深化农业多边交流合作。积极推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杨凌设立办事机构,打造中国特色农业对外开放的后方支援基地。
  精心办好第29届杨凌农高会。不断提升农高会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信息化水平。
  ——推动双链深度融合,在高新产业聚集上开新局
  强化规划布局和园区建设。高质量编制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优化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不断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和承载力。
  完善“链长制”激发产业活力。紧盯12条重点产业链创新链,全面实行“链长”制,大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力争年内形成3到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雏形。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组建杨凌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
  ——强化项目投资支撑,在促进经济增长上开新局
  狠抓项目扩投资。抓实抓好138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43.3亿元。
  招商引资增后劲。全方位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确保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
  力促工业稳增长。推动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扩大工业投资。确保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
  大力发展服务业。全年净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0家。
  ——加大制度机制创新,在共建融合发展上开新局
  深化省部共建机制。筹备召开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推动完善共建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项目和改革试点。
  深入推进区校融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区校融合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区校领导班子联席会议。
  ——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激发发展活力上开新局
  稳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工作部署,全面完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职能体系。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承接国家和省上有关农业农村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秒批秒办。
  科学应对、全力防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社会治理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升疫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成效。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持续提升社会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筑牢安全生产底线。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杨凌”“平安杨凌”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治引领、接续实干,切实加强能力作风建设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做到“两个维护”。以能力建设为支撑,担当作为强本领。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奋勇争先抓落实。
  (本报综合)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