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三农新闻
第03版: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第04版:问农热线
第05版:果农课堂
第06版:设施蔬菜
第07版:本期关注
第08版: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强种﹄行动聚焦种业关键技术突破
您心中的好苹果是什么样
萝卜大家族 谁才是羊肉汤的“最佳伴侣”
农村有机废弃物怎么处理国家推荐四种模式
田刚:从“门外汉” 到种植能人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刚:从“门外汉” 到种植能人
文章字数:1228
田刚在大棚里查看黄瓜幼苗长势情况
扫码看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李煜强 冯玉龙
“这个棚里的青椒每15天就可以采收一茬,前几天刚采了1000多斤,每斤4.5元左右,今年种植了24棚,这么一算,青椒一项的收益也相当可观。”1月13日,记者见到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田家寨健康农业产业园园区农技主管田刚时,他正一边拿计算器算账,一边查看棚里黄瓜幼苗长势。“去年产业园主要以圣女果为主,总产值也达到了10万元,今年的行情要比去年好很多,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算完账,田刚高兴地说道。
1月13日早上7点,急切的闹钟呼叫打破了田刚的美梦。收拾停当后,田刚就一头钻入大棚。撸胳膊、挽袖子,一粒粒刚冒芽尖的种子被田刚熟练地放进穴盘内,静待成长。
冬日的清晨,寒气依旧袭人。在田家寨健康农业产业园里,各类蔬菜设施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的辣椒、西红柿、甜瓜等果蔬菜苗长势正欢。
苗好五成收,秧好一半功。“天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可不能因为苗期管理耽搁了全年的收成。”作为田家寨健康农业产业园园区农技主管,田刚在育苗上下了不少功夫。
白天大棚里试验忙实践,晚上熬夜翻书、上网学理论。回忆起桌子上一厚沓的学习资料,田刚也颇为“头大”。“昨晚睡觉都2点多了。”他略带疲惫地说。为了尽快掌握蔬菜育苗、栽植管理技术,田刚在向园区的技术人员虚心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求教,一边摸索一边实践,一年半不到的时间,从一个“门外汉”蜕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新农人”。
“要说完全掌握,那不敢说,只能说这一年多的时间我确实成长了很多,这些蔬菜生长到现在,我付出了不少心血。”田家寨健康农业产业园建成以来,依托杨凌农科资源优势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帮扶,在田刚的带领下,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势头更好,方向也更加明确。
“后来,我们还把全村所有的村民集中到集体经济产业之下,让大家在这里实现就业,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获取更多财富和资源。”不仅让越来越多的田西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让村集体经济获得长效收益,为田西村的向好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忙碌了一天,工人们陆续离开,而田刚还在各个棚里查看苗情,这是他每日的必修课。在生产路旁,田刚指着一个活动板房说,这就是他晚上住的地方。只见10平方米大小的简易板房“屹立”在路边,窗户正被寒风吹得发抖。
“明年想建设智能温室,能提高育苗质量。”正值寒冬,田刚已经开始谋划明年春天该怎么干了。
“要想成长快,只有一个捷径,那就是事事都要用心干好。在农科资源这么丰富的杨凌都打退堂鼓,那还能干成啥事!”
干是最好的证明!
曾经,田西村依靠种植红薯,增收渠道单一。如今,田西村除了发展设施农业,还规划建设了食用菌育种种植、乡村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产业。园区内目前建有59个温室大棚,通过引进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村上负责解决土地和人员问题,现已成为村集体经济中坚力量。
农民变“农人”。看着一排排穴盘里,十余种蔬菜幼苗沐浴在晨光下,田刚更加有信心,心情就像大棚里的温度一样,温暖如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