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地力如何提升?
12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式启动“沃田科技行动”,将聚焦我国东北黑土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南方旱地、盐碱地、设施农地和后备耕地“七块地”的关键问题,集中发力,给出答案。
我国耕地“三少”问题突出
“总体看,我国耕地资源‘三少’特征凸显,即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可挖潜耕地资源少。”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说。
吴孔明介绍,在数量上,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19.18亿亩,人均耕地约1.33亩。从具体耕地类型来看,问题又可被分为“七块地”。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介绍,我国东北黑土退化与粮食生产之间矛盾日益突出,面临着土壤风蚀和沟蚀加剧、土壤有机质下降等严峻挑战;华北平原由于长期无休闲的高强度利用、地下水超采等原因,造成耕地的耕层变浅、有机质含量降低、水肥保蓄能力差、沿淮地区粘板涝渍等多因子障碍问题,严重制约了华北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南方高强度土地利用和集约化种植体系加剧了南方水稻土质量退化和地力衰竭,“瘦、板、烂、酸、冷”等水稻土典型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我国具备农业改良利用潜力的盐碱地约1亿亩,耕地“非农化”状况不容乐观,设施农业也存在一些土壤障碍问题。
分区分类各个击破地力难题
聚焦耕地突出问题,分区分类消减障碍提升地力,正是“沃田科技行动”启动的初衷。
周卫介绍,聚焦“七块地”的关键问题,中国农科院将在“护黑土、肥旱地、阻酸化、保水田、改盐碱、强设施、挖潜力”上下功夫,进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创制—模式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突破“土壤组学、生物固氮、养分管理、秸秆还田、有机培肥、污染防控、酸化阻控、盐碱改良、旱作节水、智能装备”等十大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耕地重大科技瓶颈问题。
周卫表示,“沃田科技行动”将全面提升耕地科技创新水平,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的理论与技术(产品与装备)体系,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试验示范样板区,示范推广我国1亿亩耕地,辐射带动3亿亩耕地。(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