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
作者简介:刘公,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会长、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咸阳文学院院长,已发作品300多万字。
我六七岁那年,天气酷热难耐,阳光如火一般烤在人身上。在室外待着不超过5分钟,就会被晒得面颊通红。还记得那天是周六,下午不上课,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加入到了拾麦穗的队伍中。
那是个靠天吃饭的岁月,那是个缺乏粮食的时代,每到青黄不接的春天,农场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闹饥荒。所以,大家把粮食看得异常金贵。
夏收时,全靠人工用镰刀收割,然后打成捆用千担挑到麦场上晾晒。在打捆和挑担的过程中,就会漏掉些许麦穗。我们捡的麦穗,两斤记一个工分,能值五分到一毛钱。虽说微不足道,但多少能给家里补贴一点。
我用最快的速度,跟同学们抢着捡麦穗,麦田里、田埂上、路旁,我像老鹰在空中寻觅野兔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麦穗。
长大后我参了军,全国的粮食依然不够吃。我们军队的伙食中,每月有百分之四十的杂粮,钢丝面、发糕、红薯等也是我们的主食。从当班长、排长到副参谋长,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不忘给官兵们讲述粮食的重要性,甚至到连队检查工作,我都习惯性地看看猪食桶,看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
一次去连队检查,发现猪食桶里有七八个馒头,我立刻对连长和指导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把馒头一个个捞起来,问他们打算怎么处理,他俩说我们有办法,于是我就坐等他们的办法。
很快,他们让炊事员把馒头洗干净,切成碎片,用葱末全部炒在一起,让全连官兵分着吃了。官兵们吃完后,我借机即兴讲了话:“同志们,粮食是我们的生命保障。我们这白面馒头,是全国的工人和农民瘪着肚皮给我们省出来的!今天的炒馒头,本应该给扔馒头的人吃,但连长指导员执意让大家都吃了,这对大家也是一个教育,让大家知道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团长知道这件事后,在全团发了通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我多次去连队检查,再没有发现猪食桶里有馒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