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粮 荒
文章字数:737
  ■席汉初
  “一年忙,半年粮,红苕洋芋充饥肠;吃不饱,闹粮荒,全靠野菜来帮忙。”这几句歌谣正是那个缺粮年代的真实写照。
  我的家乡过去是个穷山恶水、鸟不拉屎的地方。吃大锅饭时,我们家人多劳力少,父亲一个人挣工分,分的粮食省了又省,也只能勉强维持半年。每到春荒时节,家里常常揭不开锅,母亲急得掉眼泪。那时想吃一顿白米饭,是我们小孩的梦想和奢望。大人怕过年,过年没有油盐钱;小孩盼过年,过年能吃大米饭。
  在我十二三岁时,粮荒闹得最厉害。母亲经常愁眉苦脸,以泪洗面。全家姊妹兄弟四人,我作为长子,理应扛起生活的重担。春天到了,漫山遍野的野菜成了我们家的救命菜、救命粮。我跟着母亲,背着背篓,拿上镰刀、锄头,到大山深处采挖折耳根、苦麻菜。母亲将野菜淘洗干净,用玉米面拌成糊糊,再加入野菜,做成“野菜搅团”,就当我们一日三餐的主粮。每上山采挖一次野菜,能支撑两三天。吃完了,又上山去找,周而复始,苦不堪言。
  冬天到了,外面天寒地冻,是最难熬的日子。山上找不到野菜,唯一的办法是挖蕨根,这是个艰辛的苦力活。我跟着父母亲扛着锄头,极不情愿的去挖蕨根。我年纪小,手上没力气,捏着锄把狠劲挖,蕨根根系密密麻麻,根须坚硬,需要挖十几锄才能挖出来,很快手上便磨出了血泡,钻心的痛。我双脚跪地,用手刨开泥土,一根一根把蕨根拔出来,整齐码放。天快黑的时候,用葛藤捆成一捆,饥肠辘辘的背回家里。后来实行土地包产到户,我们家分到了三亩多田地,父母每日早出晚归,辛勤耕耘,才让我们一家人吃上了饱饭,粮荒的年代从此一去不复返。
  而今,每每想起当年粮荒的景象,我就倍加珍惜粮食,敬畏粮食,也更加懂得粮安天下的内涵价值。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不仅要自身时时警醒,防微杜渐,同时也要引导群众种好粮食,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