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村落宗族文化丛书捐赠仪式 暨授誉座谈会在杨凌举行
文章字数:1232




    扫码读全文

  本报杨凌讯(全媒体记者 党淑妮)5月25日上午,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下川口村“朱宗祠堂”遗址,朱氏宗族理事会举行了村落宗族文化丛书捐赠活动暨授誉座谈会。
  下川口村地处陕西关中平塬中腹地,位于杨陵区与武功县交界处的漆水河西畔,北邻新石器古村柴家嘴,西与上川口村连畔种地,南与南庄村地界为邻,东与武功县金牛村隔河相望,下川口村千百年来守卫着杨陵的东大门。
  延续族谱家规 弘扬家国文化
  捐赠现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执行主席朱英华向朱氏宗祠赠送朱熹朱子家训字画,并向朱氏宗族理事朱双宏颁发“世界非遗大会特殊保护贡献奖”证书。
  朱英华表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成立于2016年,该组织主要宗旨就是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全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进程。
  朱英华说,中国的中医和针灸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双宏是朱氏宗族理事,也是一位中医,多年来,他一直传承和发扬中医,而且代代传承。他同时非常重视宗谱文化,目前我国已把家谱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双宏在这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朱氏祖祠从明朝迄今已有400多年,朱氏家族的亲友有义务和责任把宗亲祠堂和祖谱文化发扬光大。
  坚守文脉信念 墨耕村魂村根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走进祠堂,内部陈设简单朴素,干净整洁,大家看到朱氏家族传承完整,都为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感到振奋。
  朱双宏向记者介绍:“朱氏家族至今26世,有2000余口人。明朝时修建了朱氏宗祠,清光绪三年翻新,至今402年,由于清朝及民国年间战乱,朱氏的祭祖和宗祠的维修,耽误了276年。”
  朱双宏说,到2016年,由于他在朱氏祠堂居住,就产生了对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种想法,便对老族谱进行校正、翻译、简化,最后编写出《朱氏宗谱续修》这本书。2016年进行第一届祭祖仪式,之后年年举行。
  朱双宏说,“我们世代从医、耕读,恪守家规,如今我已年过花甲,我要把村中发生的真切史实记录下来,形成村志,整理成朱氏族训、朱氏族史。这一本本宗族文化传承着下川口村不朽魂和古老村落不老根的精品,均免费赠与他人。”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捐赠活动中,朱双宏向杨陵区文体局,杨陵文化馆馆长,下川口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科卫,朱氏宗族理事会朱友友等单位和个人分别捐赠关于下川口村发展历史和朱氏宗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书籍,还向前来参会的代表和村民赠书。他表示要把这种文化继承下去,让更多的族人能够认识和了解非遗传承的重要性。
  杨陵区文化事业局副局长白跃飞说:“朱姓在百家姓里排行第17,朱氏家训524字,朱氏祠堂能一代代传承下来,朱氏族人做了很大的努力,希望这种传统文化能为振兴乡村做贡献,下一步,区文化局将加大对村落文化的挖掘。”
  杨陵区民俗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陵区申遗委员会和杨陵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并讲话。参加捐赠活动的还有杨陵区民俗民间文化研究会、杨陵区申遗委员会、杨陵区文化事业局、杨陵区文化馆、杨陵区老年书画协会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成员代表,及下川口村委会班子成员和近百名村民代表。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