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峰
我们每一个人的根都扎在农村,每一粒粮食都与土地息息相关。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黄土地里刨食,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
小时候,每到“三夏”大忙季节,我们就会放“忙假”,回家帮忙收小麦。那时候没有什么农用车辆,都是用架子车一趟一趟把麦捆从地里拉到麦场上摊晒。父亲在前边驾辕拉车,我在后边帮忙推车,有时候,车轱辘陷进松软的土地里,根本拽不动。几亩地的小麦拉完,便开始晾晒、碾场、翻场。我们这些小孩自从参加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回头再去读课本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才更加体会到粮食的金贵。
尽管这样辛苦,我们家一年也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到了二三月,麦子刚开始拔节,家里已经没有余粮了。父亲总去村上五伯家借小麦,等到新麦子收回来,再连本带利还给人家。父亲那时总说,有白蒸馍凉面吃,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我曾穿过多年军装,在部队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天刚吃完早饭,忽然传来紧急的集合哨音,只见中队长跟司务长一脸严肃地站在队伍前边。不一会儿,炊事班长提过来一个泔水桶,只见上边漂着两个半块馒头。中队长命令从第一排的战友开始,挨个上前捞起馒头,一人一口,直到把那两块馒头吃完。等我们吃完从泔水桶捞出来的馒头,心里直有想呕吐的感觉,由于部队纪律的约束,最后还是生生地憋住了。中队长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浪费粮食是最大的可耻。往后谁再把吃不完的馒头扔进泔水桶,这一桶泔水都让你们喝完!”从此以后,中队再也没有发生过糟蹋粮食的事情。
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如今我们的生活确实是好了,但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这也是部队这个大家庭教给我的。
如今每次回农村老家,看到地里像士兵般排列整齐的玉米,看着地头一行行豇豆、茄子、辣椒,还有憨态可掬的大南瓜。我就会在地头蹲下,深深呼吸来自田野泥土的芳香。
土地带给我们粮食和蔬菜,更带给我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不浪费粮食,才不会辜负土地对人类的厚爱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