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发布《2020中国农产品电商产业带报告》(下称《报告》),分析总结国内农产品规模化上行过程中电商产业带集群的形成与升级。
《报告》认为,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和电商渗透率提升,区域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形成集种植、流通为一体的电商集群,推动“最后一公里”下沉乡村,并形成有效的“产村融合”新模式。
农业农村地区电商化水平提升
激活上行产业集群
近年来,国内居民水果生鲜消费量、线上消费比例出现双增长趋势。《报告》分析,当前国内生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不断提升,居民逐渐形成线上采购农产品消费习惯。
以水果产品为例,2019年中国水果产量达到27400.8万吨,同比增长6.67%。人均水果占有量达到196kg/人,同比增长6.29%。同期,以果蔬为代表的生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094.9亿元,同比增加49.8%,零售量同比增长78.4%。
来自需求端的刺激,也在推动上游种植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报告》指出,以拼多多为代表所推动的农产品上行超短供应链,驱动区域特色产业带的流通结构升级、电商化水平急速提升,并且还催生出了新型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线上消费市场释放出的巨大增量,在超短链的驱动下与农产品产业带深入融合。上游的农业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一条集种植、加工、分拣、运营的供应链系统,形成电商激活产业带、产业带壮大电商的有效互补。”《报告》认为。
“产村融合”加速小农经营主体参与“一键式上行”
农产品电商产业带的新型布局形态,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区域特色农产品打造、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和提升小农户收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报告》分析认为,在电商化水平较高的农产品产业带中,农产品上行已经形成专业化、组织化分工,小农生产经营主体、专业化供应链公司、大型合作社、农产品电商运营等多方主体参与,出现新的市场生态。
在我国部分地区,不少返乡新农人已初步建成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系统,实现村头发货的“一键式上行”。
在广东省徐闻县,专业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系统已初步建成——社会化物流覆盖乡镇一级,电商运营、物流、仓储、分拣等均实现本地化,当前徐闻县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中小微企业及合作社超过20家,通过拼多多、一亩田等多平台实现产地直连,同时其借助产地优势提供“一件代发”的电商标准件B2B服务,每家年均服务电商企业超过100家。
《报告》认为,在农产品电商产业带的发展中,小农户、合作社、供应链公司、品牌运营商紧密衔接为新型价值链条,同时也形成充分市场竞争,拓宽了农民的收入、就业渠道。与此同时,产业下沉也在带动更多的农民返乡。
《报告》建议,当前农产品电商产业带发展仍存在物流成本较高、加工体系配套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协力,形成市场导向并兼顾效率公平的新型供需体系。应鼓励以家庭为单元的分布式上行,积极推出农民自产自销的模式,进一步前置链条,提高小农的收益。
(据《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