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高素质农民?”“明星农民”王中来向记者讲起了“课”,“就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农民。”他说,新的一年,自己将撸起袖子加油干,做西农和杨凌校区融合的排头兵,让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从这里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近日,在杨凌揉谷镇陵湾村的一处田野里,却是一番紧张施工的热闹景象,两排高大的温室骨架拔地而起。这里,是杨凌青年农民王中来开启新梦想的地方。
登上央视“亿万农民的春晚”
的高素质农民
做客央视焦点访谈,登上央视“亿万农民的春晚”,在杨凌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园里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汇报,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五一劳动节”庆祝大会,作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参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习,王中来现在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培训证书多达65个。
去年,王中来与西安市劳动模范、番茄育种专家王建人联手成立了杨凌双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陵湾村租下320多亩地,计划建设60座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将这里建成杨凌农科蔬菜品种示范园。
“我们这个优良制种示范园里计划引进果蔬花卉新品种18大类600余个,包括叶酸玉米、减肥冬瓜、昂山素季玫瑰花等等,辐射带动周边农民,最终打造一个西北地区新的制种中心。”王中来说,他们已经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以及全国14个农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事业越干越大,底气从何而来?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中来脱口而出:“我脊背后面有一座大靠山,就是西农。”
让更多高素质农民
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干事创业
愿意被大家称作高素质农民的,还有礼泉县药王洞社区李宁村的一对青年夫妻:范怀忠与赵曼利。
2014年因为父亲突然因病去世,范怀忠和妻子就从打工上班的城里回到农村。办完丧事后他们本来想重返城市,但家里留下的8亩杂果园却把他们的脚拴住了。2019年11月,县里推荐范怀忠参加陕西省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陕西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由于果园冬季管理任务繁重,范怀忠就推荐有大专学历的妻子报了名。赵曼利和县里另外3名学员赶到西农,扎扎实实学习了两周时间。一回到家,她就和丈夫商量:挖掉果树建大棚。
在西农专家和杨凌双模农业公司的指导支持下,很快就把屋后的2亩多果园改建成两个塑料大棚,开始进行番茄和甜瓜新品种的制种。赵曼利表示,“有科技支撑,农村的土疙瘩里一定能刨出金蛋蛋。”
“2019年至2020年,西农共培训包括农业经理人、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在内的‘新农人’7430人次,其中陕西省内有4373人次。”西农成人教育学院院长王雄表示,新的一年里学校将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下,让更多的农村青年走进西农,让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干事创业,成就梦想。
(西安日报记者 张潇 通讯员 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