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上,在牛羊的脖子上挂一个“北斗定位神器”,牧民们拿着手机,在家喝着奶茶,就能远程放牧。这是科幻片的场景?不,这已经成为现实。
在家实时监控牛羊位置
如果在野外,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怎样才能避免迷路呢?对于在草原上放牧的牧民来说,这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而现在,我国自主研发、运行的北斗导航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如今,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牧民们就像在城里一样,通过手机导航来放牧牛羊。
斯旺家住在库布齐沙漠边缘的巴音淖尔嘎查,家里有一万亩草场,养了二十多头牛。每过一两天,斯旺都要去给牛喂水、看看牛的状况。他说,牛一天能走上60至80公里,自家的草场是有边界的,但牛是不知道界限的。骑上摩托车去沙漠里漫无目的地找牛,占据了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
如今,斯旺给头牛脖子戴上了北斗项圈,通过电脑和手机,就能准确定位牛群的位置。斯旺说:“过去牧民找牛群时要日行几十公里,现在用上北斗卫星放牧系统,牧民们不用在沙漠中受苦了,轻松就能找到牛群的位置。”
通过“中国北斗放牧GIS平台”的“牛羊马项圈”,借助手机App、电脑软件或短信通知,如今,牧民不仅可以实时定位牛羊群位置,查询牛羊群过去几天、甚至上个月的行动轨迹,还能接到牛羊越过“电子篱笆”的提醒和系统推荐的最佳撵回路线。
牧民用手机给牛羊喂水
在北斗导航系统的支持下,牧民们拿着手机,就能够看到自家牛群的位置。而且不光是这样,通过一套远程系统,牧民们甚至足不出户,就能给牛羊喂水。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牧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北斗卫星放牧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升级。比如与北斗项圈配套,研发了北斗远程牧井系统。只需手机一键操作,水槽就能实现水位自动感应和定时放水,牧民还可以设定固定的供水时间,让控制器自动启泵供水,直到水槽加满为止。
斯旺说:在沙漠里,水是很宝贵的资源。而通过北斗远程牧井系统,利用北斗卫星进行信息传输,牧民用手机就可以一键操作,还能实现水位自动感应和定时放水。
利用牧井对牛羊“点名”
牛羊时常会“落单”走丢,如何才能继续保证每一头牛都在“监控”范围内呢?华东师范大学张雷教授表示:“牛需要饮水,就一定会靠近牧井。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后,我们决定通过物联网技术,利用智能牧井对牛群‘点名’。”
现在,喂牲畜的水井摇身一变成了“智慧牧场”的监测点,通过水井上方的视频识别设备,对牲畜耳标中的芯片进行精准识别,牧民坐在家里利用手机App,就可以查出每头牛、每只羊是否按时“归队”饮水。如个别牲畜没有按时返回,系统将启动报警程序,可精准提示牲畜的电子编号,做到了“实名排查”。
(据《重庆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