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8.8万家门店、年营业额超500亿元……
沙县小吃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字数:2454
小吃经营业主正在制作沙县传统小吃。

在福建沙县,顾客在一家沙县小吃加盟店里选餐。

  你可能不知道沙县在哪里,但你一定见过沙县小吃。火车站边、居民区里、公司楼下……哪里最“接地气”,哪里就有沙县小吃。
  据沙县小吃办统计,目前,沙县小吃已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沙县小吃门店超8.8万家,连锁标准店3103家,年营业额超500亿元,带动30万人就业,是真真正正的“国民小吃”。
  看到这里,你难免好奇,他们的品牌之路是怎么走的?
  薄利多销 找准发展路
  沙县小吃继承了来自中原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传统,蒸、煮、炸、烤、腌……被称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同时,它又兼具闽南一带的独特饮食基因和客家的饮食文化风格,清鲜淡甜与咸辣酸爽并存,天南海北的食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味道。
  “最早走出沙县做小吃的多数是夏茂镇人。”曾任福建省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党支部书记的俞广清说。
  1992年,俞广清就和亲戚在福州开起小吃店,主打“1元进店,2元吃饱”,主要经营拌面、扁肉、蒸饺和炖罐这些沙县小吃的“四大金刚”。“1元进店、2元吃饱、5元吃好”,这是早期沙县小吃经营者对小店的定位。
  不仅价廉,而且物美。除了“四大金刚”,盖浇饭、套餐、砂锅、炖汤等都能在沙县小吃菜单里出现。调和各地口味、适应了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大众餐饮需求,沙县小吃总能让天南海北的食客为之驻足。
  敢拼实干 拓展空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先行者致富效应带动下,沙县小吃通过“一家一店”经营模式滚雪球般的向外发展,越做越大。
  2004年,土生土长的沙县夏茂镇人罗光灿来到北京开起沙县小吃店。如今,他在北京已经拥有了3家店铺。目前,沙县有6万多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并且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19年的20528元,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沙县人身上有两种品质:一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沙县人吃苦耐劳,就算失败了也可以再继续干。二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沙县人不仅是用手在做小吃,更是用心在做。”黄福松从1999年开始担任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一直干到2016年退休。他认为,这种在干事创业中锤炼出来的精气神,是沙县小吃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有形之手”促品牌提升
  沙县小吃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卫生状况差,甚至出现了个别小吃店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究其原因是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和管理。
  针对这种状况,沙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小吃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将小吃定位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小吃办”,组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建设沙县小吃一条街,注册沙县小吃商标……再到筹办每年一次的沙县小吃文化节。小吃,从自发创业的个体经营,变成政府引导的支柱产业。
  沙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统一商标、统一技艺、统一形象”的会员制发展思路:先后出台40多份文件,通过给予资金信贷、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群众创业、创建知名品牌等政策扶持,促进小吃产业快速发展;成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免费为小吃业主提供经营管理和制作技艺培训;针对缺乏经营经验的小吃业者,给予创业前的开店指导;与县市场监管部门配合,抓好原辅材料市场监管,确保源头产品质量。
  2008年,沙县小吃集团正式成立,开始实行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编制《沙县小吃集团餐饮连锁经营管理手册》,涵盖了公司组织架构、门店服务规范等管理标准体系。
  2016年,沙县小吃开启加盟店模式。通过多年发展,个体沙县小吃门店已遍布各地。
  加盟店大大降低了个体小吃门店的成本。热销小吃蒸饺可以通过机械化生产线生产并配送到全国,有效降低了门店的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统一标识、统一口味、统一质量还让水平参差不齐的门店实现整体提升,打造典范店铺,创造品牌效益。目前,沙县小吃已在全国成立了23家餐饮连锁子公司、21个区域配送中心,发展连锁标准店3000多家。
  开拓多元发展增长点
  标准化、连锁化之外,沙县小吃走上了产业规模化、管理智能化、国际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沙县小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从最初的餐饮业壮大为包括从生产种植到加工销售多环节、多系列的大产业。
  随着沙县小吃产业园的建立,沙县小吃生产有了先进的生产设备,用机械化生产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用现代化物流实现中央厨房到单个门店的配送。截至目前,小吃产业园已入驻沙县小吃中央厨房、沙县小吃调味品、板鸭休闲食品及禽蛋深加工等小吃产业链相关企业7家,年可实现产值3.1亿元。
  和面、做馅、包饺……这些工序都在一排排先进的生产线上完成。2019年,沙县小吃中央厨房国内首条机械化沙县小吃核心产品(蒸饺)产业生产线投入使用,沙县小吃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目前,(蒸饺)产业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3吨蒸饺,节约了近90%人力成本。
  在标准化生产基础上,沙县小吃构建起了供应链体系,把核心品种、调味品等产品安全快捷地配送到全国各个地区连锁店。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操作,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能实现口味统一、质量达标,确保了食品安全。
  品牌发展 既要有规模、也要有传承
  “把沙县小吃这个品牌做大做强,既要有规模,也要讲传承。”张鑫说。
  1999年开始经营沙县小吃店的李贤锦,不仅当上了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还把沙县小吃带出了国门。2018年,他和他的“李记小吃”团队作为唯一的中餐代表入驻平昌冬奥会。
  王景熙也是第一批10位技艺传承人之一,他制作的烧卖皮胚晶莹剔透,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1979年,王景熙父母开始在沙县县城里开烧卖店。1991年,王景熙夫妻俩接手了烧卖店。在小吃同业公会组织下,王景熙前往日本、北京等多地学习技艺、推广小吃。
  规模化生产带动了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优秀技艺传承还推动了当地节会经济、文旅经济发展。沙县建起了国家4A级景区“沙县小吃旅游文化城”和沙县小吃文化科技馆、民俗馆等,每年吸引超500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201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48亿元。
  如今,沙县小吃已成为年营业额达500亿元的大产业,并带动了物流配送、餐饮服务及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97年的5.8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1.65亿元,成为沙县第三产业的支柱,成为一张享誉海内外的亮丽名片。
  (薛志伟 陈莹莹 张苇杭)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