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宇
童年,化肥还没有普及,农民种庄稼全靠农家肥,也就是人畜粪便发酵后的土肥。
那时候,村民家中大多养牲畜,牲口走过路边,沿路落满了各种粪便。于是,捡粪成了当时乡村一项常见的工作。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一些老人便手提粪扒,背上挎个竹粪筐,早早出了门。看到牲口的粪便,熟练的一伸手,肥料便收入了筐中。遇到周末或放假,孩子们也会加入捡粪的队伍。如果运气好,到早饭时分便能拾满一筐。拎回家,除了父母的表扬,有时还会得到水果糖之类的奖励。因而,捡粪也就成了小孩子闲暇时最常见的劳动游戏之一。大家相约出门,说好规则后,便一哄而散,等到再碰头,粪筐里已装满了战利品,或干或湿,或多或少。此时,捡粪最多的那个孩子便在众人羡慕的目光里,高高抬起头,就像一个刚打了大仗的英雄,脸上挂满了胜利和笑容。
除了捡粪,许多家庭还会在离住宅不远处建个厕所,既方便使用,也便于囤肥。走进村子,厕所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直延伸到地里,述说着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那些年还时有偷粪的事情发生。
为了获得肥料,有的农民跑得更远。发现周边谁家有厕所,又没有土地,隔三差五就上门去问询,向人家讨要大粪。待瓜果蔬菜成熟了,这些农民还会专门摘一些送过去,美其名曰让大家尝尝鲜,其实就是希望以后你继续把家里的大粪留给他。所以家里有厕所的人那时说话都显得很霸气“:我家的金汁,我愿意给谁就给谁。”
后来,化肥普及了,再也没有人去拾粪,再后来,人们吃上了色彩艳丽的大棚菜和反季节蔬菜,但是农家肥里生根的踏实,以及那应季而充满欢声笑语的淳朴生活,始终留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