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正在采收香菇 图为万庄村香菇种植大棚内的香菇 全媒体记者 刘欣 耿苏强 张小雄
这 几 天 ,陕 西 省 延 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万庄村大棚食用菌喜获丰收,温室大棚里香菇、木耳长势喜人,万庄村特色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们正在忙碌地采摘食用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9年,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河庄坪镇万庄村流转土地65亩,2020年初建起了拥有58座大拱棚的食用菌栽培基地。
然而在这之前,这些大棚所在地却是一片荒芜。因为大棚所在地属于盐碱地,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但万庄村村委会借助驻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士工作站的科技支撑,办起了特色种植,把这片地“变废为宝”。
特色产业齐头并进脱贫致富独具一格
万庄村曾是河庄坪镇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工作引领下,当地将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借助科技力量,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规划和发展。
镇党委书记刘震说:“这个村上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山仑院士工作站,工作站里的很多专家团队每年不停地到这个村来搞科研,乡村旅游、果业技术、菌类等方面的专家与农民面对面。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确定了山区发展果园、沟道里发展食用菌大棚,并通过建鱼塘、民宿等带动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路子。”
在专家的指导下,万庄村村民科学、规范进行山地苹果种植,采取“大学+合作社+农户”模式示范推广食用菌绿色循环栽培技术,通过示范、培训、指导等方式,带动26个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业。建成食用菌出菇大棚54个,设计生产规模为香菇50万袋、黑木耳50万袋、羊肚菌50亩、大球盖菌50亩,预计年产值可达600万元。
在技术支持与指导之余,山仑院士工作站还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推广,这一系列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强劲“引擎”,力促新试点平稳推进并尽快投入使用。“试点已经成功,明年河庄坪镇将计划投入建设30个灵芝棚和70个香菇棚。”谈及未来,刘震信心满满。
兴产业促发展争做脱贫“领头雁”
除了善于学习,“引智”也是河庄坪镇赋能农业新发展的发力点。“山仑院士工作站先进的技术引领和管理思路,让村民们尝到了科学管理带来的‘甜头’。”河庄坪镇镇长田昕说。
从2016年脱贫摘帽至今,万庄村华丽转身,以乡村旅游为引领,休闲农业遍地开花,集种植、采摘、垂钓、吃住于一体,成了城里人的一站式乡村休闲体验地。村民的腰包鼓了,思路也跟着活了,迈步乡村振兴的劲头也更足了。
原来的民居被改造成了高标准的民宿小宾馆,吃、住、游形成了一体化,产业运作的模式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摘掉贫困户的穷帽子,穷村子变成了好庄子,乡村振兴计划撑起致富的希望,撑起了幸福家园。
万庄村第一书记王向明说:“虽然乡村振兴工作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要解决发展和落实的难题,但实实在在让老百姓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也实实在在解决了老百姓在产业、生活、基础设施中遇到的道道难题,使贫困村直接跨入富裕村,达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百姓过上好日子,乡风文明结硕果。”
如今的万庄村,在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下,已经走出了苦难的沼泽,一个民宿万庄,旅游万庄,幸福万庄在这里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