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在“七山二塬一分川”土地上书写产业扶贫的千阳答卷
文章字数:3867
    全国奶山羊种业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奶山羊产业发展技术培训会会场

    千阳苹果

  全媒体记者 周俊鹏 通讯员 倪晓东
  陕西省千阳县是渭北旱塬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地处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辖7镇65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13.4万人,属国家六盘山片区县和陕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贫困村53个,贫困人口11545户39143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县,因苹果和奶山羊产业发展而闻名遐迩。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千阳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治本之策和脱贫的重中之重来抓,确立了以矮砧苹果、奶山羊养殖、中蜂养殖为主导,蔬菜、药材种植,肉牛、肉羊、土猪养殖为特色的思路,坚持走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制造和品质有机、品种优良、品牌高端的“三绿三品”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县苹果面积累计达到13.2万亩,奶山羊存栏达到16.8万只,全县建成光伏电站13个,养殖中蜂3万箱。2018年,全县实现了脱贫摘帽,产业脱贫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每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千阳满塬满山的红苹果挂满枝头,一派喜人的祥和景象,犹如一幅乡村振兴的巨型画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这正印证了宝汉高速公路南寨出口立起的几个大字:“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
   产业直补 激励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动力
  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脱贫户赵向荣是一位朴实的汉子,因为朴实,因为肯干,因为吃苦,他于2017年就脱贫了。他是通过“产业直补激励”政策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
  记者见到赵向荣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羊圈里为每一只羊做例行“体检”。他告诉记者,这些羊可是他的宝贝,对待它们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可不敢出问题。
  在他的羊舍前,他对记者说:“我今年50岁。2016年,母亲不幸病逝,妻子因病做了手术,治病花了10万多元,把我们这个家拖垮了,享受新农合报销后,还欠了3万多元的外债。我整天愁眉苦脸,打不起精神。当年年底有一天,县畜产局帮扶干部石峰来到我家走访。他得知我过去养过羊,他就给我讲畜牧养殖扶贫政策,鼓励我养羊脱贫。随后,我得到1.7万元扶贫资金,村干部帮我在原村庄搬迁的旧址上建起了羊舍。”
  有了场地、资金和羊,如果没有养殖技术支撑,脱贫致富就如同空中楼阁。为了让赵向荣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县扶贫办、县产业脱贫办积极联系县畜产局技术人员主动上门手把手传授技术,并购买了相关书籍让他学习。赵向荣一点一点掌握了奶山羊的养殖方法,使他养羊的信心倍增,奶山羊数量由最初的17只发展到现在的近200只,去年收入达到17万元,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他自豪地说:“如今,我不但实现了脱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这些年学到的养羊知识教给更多的人,帮助和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千阳县不仅对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矮砧苹果建园、奶山羊养殖等主导产业给予资金和物资扶持,还对适宜贫困户发展的养牛、养猪、养蜂等养殖产业,蔬菜、药材、油葵、花椒和时令瓜果等特色种植业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几年来共计投入产业直补资金723.3万元,其中种植业220.1万元,各类养殖业503.2万元,引导3933户贫困群众发展蔬菜、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4484亩,2178户贫困户养殖中蜂、肉牛、肉羊、土猪等20384箱(头、只),户均增收1438元,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按期脱贫。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让贫困群众搭上产业增收“直通车”
  随着苹果产业的壮大,多种经营模式的探索也逐步成熟。“龙头企业+基地(园区)+贫困户”、“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园区务工、资金入股、代管代建等方式,拿“租金”、赚“薪金”、领“股金”,全方位增加他们的收入。海升公司落户南寨镇后,不光带动了南寨镇苹果产业的发展,还在城关镇、张家塬镇流转土地种植苹果。据统计,南寨镇、城关镇、张家塬镇3镇750户贫困户给海升公司流转土地2385亩,年增收155万元,增加了这些贫困户财产性收益。海升公司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年支出工资1600万元。其中吸纳贫困户430人入园务工,常年务工130人,季节性务工300人,人均月收入1500-2500元,增加了这部分贫困户工资性收益。南寨镇南寨村、新西村237户贫困户在海升公司带动下建园1380亩。不仅如此,公司在园区内成立了田间大学,每年聘请国内外苹果种植专家对当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50余场次,累计培训苹果土专家、职业果农和务果能手近3600名,贫困户430多人,带动建园1800多亩,其中贫困户建园380亩,人均增收500元以上。记者在南寨镇宝鸡海升苹果苗木繁育基地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苗圃里给苹果树苗绑枝的妇女,她叫孙丽萍。她告诉记者,她家四口人,因老人患病致贫,这几年一直在海升苹果苗木繁育基地打工,通过苗圃作务实践和参加苹果田间大学培训,掌握了苹果嫁接技术,成为职业农民,负责这一片区域苗圃作务管理,自己又承包了10亩苗圃,嫁接每一棵苗子挣0.2元,加上管理苗圃的工资,每年能挣8万多元钱。“我在这里作务苗子,第二年就还清了外债,第三年就脱了贫,家里情况算不上小康也差不多了。”说着她昂起头脸上流露着幸福的笑容。
  千阳县还采取“三代一交”(即代建、代管、代销和交回产业基地使用权)的方式让扶贫产业搭乘新型经营主体的直通车。对于一些建园要求和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比如矮砧苹果建园,贫困村股份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代建托管协议,由龙头企业按标准建园,管理三年到果园挂果时,交回村合作社统一管理,贫困群众直接享受产业收益红利。截至2020年7月,全县12个现代农业园区、30个龙头企业、265户能人大户和53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搭载带动9549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村集体经济驱动 密切村、民之间的利益联结
  按照脱贫退出要求,2016年,千阳县在所有贫困村成立了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组织,实现了村级经济组织全覆盖。将所有到村扶贫资金项目化,安排到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建和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搭载方式,发展产业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五年来,累计将6.4亿多元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到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其发展壮大。同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搭载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项目中,每年年底由村集体按照“按劳分配”与“按贫分配”相结合的收益分配方式进行二次分配。脱贫攻坚期内,70%的收益向贫困户分配,20%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10%用于提取公益金和风险基金。脱贫攻坚结束后,收益归村集体,拿出一定比例解决新出现的贫困问题,增强村级组织解决贫困问题能力。
  截至今年7月底,千阳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39个,其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2个、50万元以上的4个。张家塬镇宝丰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产业扶贫资金500多万元,建成矮砧苹果育苗基地300亩、苹果园2631亩,2020年新建千吨果品气调库一座、4.0智能苹果分拣线一条,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法人入股合作成立宝鸡利之民节水灌溉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2家,2020年收入有望突破1000万元大关,实现产值2000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达到8000元以上,逐步实现了产业强、村庄美、农民富这一目标。
  能人大户示范引领 提高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参与度
  千阳县善于在贫困群众中树立典型,他们采取“典型示范,现身说教,利益诱导”的方式,让脱贫示范户、党员致富带头人带着贫困户干,做给贫困户看。五年来,通过“产业兴旺百户示范行动”工程、产业致富带头人、脱贫示范户培育等活动,建成培训阵地10个,示范基地89个。支持2个能人大户(家庭农场)投入80万元,带动14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水沟镇裕华村能人大户(家庭农场)满建军投入资金30万元,养殖肉牛300头,带动养殖贫困户40户;张家塬镇景家寨村能人大户(家庭农场)景永红投入资金50万元,养殖奶山羊500只,带动养殖贫困户100户,年收益分红5.6万元,户均达400元。
  千阳县培育贫困户产业示范户达79户,其中矮砧苹果11户、设施瓜菜18户;畜牧养殖25户;优质核桃种植10户、花卉育苗5户;发展工艺品制作10户。市级产业示范户蒲维科(草碧镇龙槐塬村)种植矮砧苹果20亩,2018年初挂果就实现销售收入8万多元。示范户家庭收入的70%以上来自产业,真正彰显了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为了保障扶贫产业的持续性和良性发展,千阳县建立起“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管理、“三征三议四审”的项目选定、固定资产物业式管理、经营性资产市场化运营、“双重保底”的风险防控五项保障机制,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发展矮砧苹果7万亩,繁育苗木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矮砧苹果示范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探索形成的“政府支持引导、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田间大学培训、标准品牌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矮砧苹果千阳模式在全国40多个县区推广,苗木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最年轻、最有影响的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苹果苗木之乡。他们抢抓陕西省千亿羊乳全产业链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县奶山羊存栏达到16.8万只,累计鉴定莎能奶山羊良种5.9万只,向30多个省市推广莎能良种羊2万多只,千只良种羊出口国外,千阳成为全国唯一的莎能奶山羊保种繁育基地,“奶羊在全国、种羊在千阳”被业内广泛认可,连续三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综合考评优秀县。千阳按照宝鸡市“中国蜜都”建设的战略部署,依托蜜源植物资源优势,把蜂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特色产业,投资2亿元,建成年加工销售3000余吨的蜂产品加工园,形成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旅游观光体系完备的蜂产业链,带动全县1341户蜂农养殖蜜蜂近3万箱,其中贫困户养殖4546箱,年产蜂蜜300吨,实现产值1亿元,蜂农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千阳县产业扶贫工作经验在全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上视频直播交流,六盘山片区政协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全省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现场推进会在千阳现场观摩。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