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小康路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媒体采访行——
集众智 起宏图 智库大咖共绘“宁县新画卷”
——农业科技报社携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为甘肃宁县产业发展支招
文章字数:2704
    图为座谈会现场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小波 郭媛媛
  6月15日,农业科技报社组织媒体采访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到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就农业发展、脱贫攻坚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三农”工作,重点探讨和总结苹果、中草药等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农民增收,为做强做大县域产业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集众智、绘新卷、起宏图。站在新的起点上,通过媒体视野和专家智慧调研“把脉开方”,不仅为宁县“三农”发展贡献了媒体力量、搭建了智库平台,还擘画了该县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的新蓝图,让宁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步伐全面提速,走得愈加笃定从容。
   “链”出果业新希望
  打通脱贫致富“最后0.5公里”

图为宁县苹果产业“331+”扶贫模式分红大会为全县18个乡镇20个村集体经济代表及20名群众代表发放了入股分红资金

  如何用好“关键一招”,破解旱区的发展困局?就得在种什么上找突破、寻出路,农业的探索之路,是要经过时间和汗水来实证。在经过多年的“上下而求索”后,位于董志塬腹地、全国优生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的宁县,慢慢走出了苹果产业带动发展的“宁县路径”。
  近年来,宁县把“工业化思维”运用到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谋划新路径,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化方式发展苹果全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331+”产业扶贫模式,提升苹果产业的带动增收效益,呈现出果品提质增效、果农增收的良好态势。
  数据,就是最美的语言。去年,宁县成功销售20多万吨苹果,占到生产总量的80%以上,果农每亩人均收益2700元左右,产值约13亿元。不仅如此,近三年,宁县借助苹果产业,成功带动全县9472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面对国内苹果产量增加、产能逐渐过剩的现状,宁县进一步完善苹果贮藏及冷链物流建设,以防止集中上市果贱伤农,实现反季节销售价高惠农。2018年,宁县积极支持包括海升集团、庆新果业等当地果业企业各建立两万吨贮藏量的果品气调库,使苹果在长期保持新鲜度。
  当日,赴宁县开展调研并参加座谈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瑞雪瑞阳选育团队负责人、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赵政阳认为,全国苹果产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宁县是新产区,可以学习国内外先进生产经验,从研究市场、经营模式、种植结构等方面入手,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和效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宁县实际的旱地苹果发展新模式,争取让“宁县苹果品牌”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展望未来,宁县县委书记侯昌明表示,宁县将继续把苹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首要产业来抓,以“331+”产业扶贫模式,让最弱势贫困户与最优势产业、最强势企业、最广阔市场紧密联系,通过扩大基地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注重科技投入、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战略等措施推动苹果产业发 
  金银花开“金银”来
  把中药材产业做成助推脱贫攻坚的重点后续产业

图为当地群众正在采摘金银花

  “金虎胎含素,黄银瑞出云。”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正是金银花。当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陕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渭玲,冒雨来到了位于宁县春荣镇的谷和春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地调研指导金银花、柴胡、黄芩等中药材的种植和深加工等。
  合作社内一望无际的金银花含苞待放、披露凝香,嫩绿的草丛里,一片片白色、金色的花朵在雨中十分夺目,一阵阵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谷和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杨杰,指着连片一望无际的金银花基地,对王渭玲教授说:“我们主要以种植金银花、柴胡和板蓝根等中药材及育苗为主,目前共流转土地2100亩。”
  满目黄白相间盛开的金银花,除了为宁县这片热土增添风采外,还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银。在合作社前院,一排排黄芪整齐地摆放着,散发出药材特有的香味。村民们正在对黄芪进行分类切片。“这些黄芪加工好后,将装车销往河北和天津的制药厂。”杨杰告诉记者,目前在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户有40余人,人均收入每月3000元左右。
  近年来,宁县积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点后续产业来抓,累计组建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合作社50多家,2019年实现产值达1.7亿多元。
  中药材的药香,乡村振兴的“良方”。中药材,是农民增收“短平快”项目。为了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助农增收致富,宁县提早规划《2020-2022年中药材产业发展计划》。目前,金银花、柴胡、黄芪、牛蒡子、紫苏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中药材正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东表示,今年,全县中药材产业在规范种植、稳农增收的基础上将不断扩大规模效应,计划完成种植各类中药材6.5万亩以上,打造千亩以上示范园6个,百亩以上示范园12个。通过园区吸纳贫困户务工、土地入股等方式,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
  在当日座谈会上,赵政阳、王渭玲教授客观分析了我国苹果、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宁县实际,提出了建议:以培育品牌为主,推行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零散农户,加强与科研单位、行业专家的交流合作,提升品质含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使宁县从“资源大县”变成“产业强县”。
  且听一曲“大风歌”
  “媒体+智库”擘画宁县乡村振兴新画卷

  座谈会上,农业科技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梁孝宏表示,宁县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大县,有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优势,宁县的党政领导干部有革命老区的开拓精神和极强的科技创新意识,宁县的人民有勤劳致富和奔小康的决心,《农业科技报》作为国家23个部委共建的国家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主办的报纸,将积极履行国家赋予杨凌的使命,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中,输出“杨凌模式”,做好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农业科技报社希望今后与宁县县委、县政府在媒体宣传、科技推广、职业农民培训、产学研基地建设、农业品牌策划和农产品销售推广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助力宁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感恩有你,共赢未来”。副县长张东对赵政阳、王渭玲、梁孝宏等一行人为宁县传经送宝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认为,农业科技报社是“校地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此次宁县县委、县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农业科技报社“两地三方”携手,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具体问题,是助推宁县县域经济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一环”。比如“产学研结合”,就是发挥“智库作用”的一种有效形式,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希望能与农业科技报社建立更加紧密、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战略合作。今后,更要用好媒体平台、聚集高校资源,进一步彰显杨凌元素、印证农科优势、展示合作之效,助力宁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