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饲养蛋鸡脱贫致富的硖石镇交口村村民高引平正与妻子往冷库收放鸡蛋 永利村花海观光长廊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俊鹏
履职尽责想出路。今年3月份,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陵玉村11个大棚的扇贝菇和13个大棚的蔬菜喜获丰收,可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销路受阻,这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进程,陵玉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会同村“两委”研判,一方面进行疫情防控,一方面组织复工复产,联系帮扶单位金台公安分局开展消费扶贫活动,300余名干警认购3000余斤,价值1万余元。驻村干部还主动对接市场,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带头到小区、市场摆摊设点销售,对接市、区媒体深度报道,进行网络直播,通过多种方式综合用力,使扇贝菇鲜菇全部销售,实现销售额6万余元,让贫困户稳定增收。
精准发力“点穴位”。蟠龙镇晓光村的刘文涛自幼患小儿麻痹,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因病致贫,2016年被确定为贫困户,儿子上大学虽然有助学金,但家里没有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特别艰难,区司法局驻村帮扶干部韩智勇动员他进行规模养猪,并主动作为,自愿担责,积极协调金融单位,跑前跑后为他协调好5万元贷款,建了猪圈、买了猪仔、备了饲料,天随人愿,那一年的猪肉价格没有让他失望,结果,第二年,他就还了贷款,去年的养猪收益达24万元。记者采访他时,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扶贫扶志“拔穷根”。硖石镇林家村第一书记李季刚来该村时,这个村呈现给他的是,村民的房子低矮、黑暗不说,且多年没有修缮,正值秋雨绵绵的季节,他去村民家走访摸底,有些人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用来接漏,真可谓“屋漏又逢连阴雨”;道路两边、地头墙角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没有产业支撑,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那种邋遢样就别提了。一个城里娃看不惯这样的脏乱差、穷酸相,他从整顿村容村貌做起,不但使村貌变了新颜,还让村民有了做人过日子的尊严感。如今,村民穿衣讲究了,吃饭讲究了,当然脱贫致富就有了劲头、有了动力。
水是生命之源。林家村的人畜饮水管道老化,水质不达标,李季书记一到林家村来驻村就把这事记心上。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次找区上水利部门、镇政府、扶贫办协商跑项目,争取到100万元项目资金,对全村383户的管网进行改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县区探访”的记者离开时,李书记正带领管网提升改造人员在水泵房紧张工作,那电焊、电钻声在天空交织混合,仿佛唱响了一曲西部山区“夏季清凉饮水歌”。
夯实责任重引导。高引平家住金台区硖石镇交口村四组,距离市区远,农业生产条件很差,家境贫寒,自幼辍学。15岁他就外出打工,2015年底,他返乡创业,2016年被确定为贫困户。帮扶交口村贫困户的是金台区委宣传系统。在金台区委宣传系统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协调下,他贷款在村里建起蛋鸡养鸡厂,建鸡舍560平方米、饲料加工房83平方米、蛋房18平方米、办公用房20平方米,并购置了相关养鸡设备。
金台区委宣传系统驻村帮扶工作队干部尽职尽责对他帮扶,为他购买、借阅图书资料,让他经常学习养鸡的相关知识。他一心扑在养殖场,学会了消毒、防疫,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程序。养殖场干得有声有色,第一年就盈利了。
后来,高引平注册了硖石镇合益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6人,存栏蛋鸡4100只,鸡蛋销往宝鸡市各大市场,年销售量19.2万元,年利润6万元。
驻村干部引导他说:“一人富不算富。你还得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要有大格局、高境界。”高引平没有辜负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的期望,他把养鸡技术毫不保留传授给3户贫困户,带领他们共同走致富的道路。
2017年11月,交口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将10万元产业资金转入高引平合益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用于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年底,合作社给李新海等1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700元,使贫困户得到产业受益。
2017年12月26日,该合作社携手贫困户袁林、高拴课共同发展产业,每户通过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用于购置养鸡场发展所需的鸡苗、饲料、防疫药品等,扩大了养殖规模,规范了养殖设施及场地,通过努力,年底一次性还了贷款。这两户贫困户各收益3500元,顺利脱贫。
高引平利用合作社的平台,把创业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继续扩大再生产,通过代养、技术传授等方式让其他贫困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真正成为产业发展脱贫人。2018年10月,高引平被评为宝鸡市十大农业产业脱贫标兵,获一次性创业奖励3000元。
宝鸡市金台区从实际出发,以强健基层党组织为抓手,不断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筑牢推进脱贫攻坚的基层堡垒,围绕贫困户生产生活“瓶颈”,摸索出“走访群众、强健组织、开展宣传、发展产业、解决问题、共同致富”的六项脱贫工作法。宣政策、听诉求,用实际行动帮扶解困、温暖人心,提高帮扶工作实效,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把结对帮扶、行业扶贫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有效凝聚帮扶合力,助推脱贫攻坚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