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这些谣言,你信了吗?
文章字数:1297

  炒熟的西葫芦致癌?晚上姜汤赛砒霜……你都听过哪些人云亦云,你都信过哪些伪科学?让我们正本清源,用最真实的科普破除生活流言,还原真相。
   谣言:炒熟的西葫芦致癌
  真相:实际上,传言中西葫芦致癌的说法来源于2013年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一项报告。报告中显示,炒熟的西葫芦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是360微克/公斤。然而在实验测试中炒法比较极端,是用猛火炒了3分钟和6分钟,跟大家平常的烹饪过程不一样。因此,炒西葫芦虽然会产生丙烯酰胺,但根据人的日常使用量,并没有超过安全值。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系统风险评估只表明“某些食品中含有的丙烯酰胺可能会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并没有“拉黑”任何食品,只是建议公众注意膳食平衡,少吃高温油炸和高脂肪食物。
  谣言:晚上姜汤赛砒霜
  真相:研究表明,生姜中富含挥发油、姜辣素、淀粉等营养成分,食用生姜能够增加血液循环并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同时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生姜中的姜辣素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姜烯、姜酮等还有明显的抑制呕吐作用,因此姜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在夜间食用生姜,其中所含的姜酚等物质可能刺激肠道蠕动,影响睡眠。
  所以,晚上大量吃姜,并不会严重到等于吃砒霜,但确实对健康不利,专家建议夜间尽量不要大量食用生姜。
  谣言:乙烯利催熟蔬果可致性早熟
  真相:我国国标规定,乙烯利在香蕉、菠萝、猕猴桃、荔枝等蔬果中的残留量不能超过2毫克/千克,这个标准和欧盟的标准持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人体没有相应受体,其根本无法在人体内发挥性激素的作用,也不可能参与性激素的分泌合成。因此,不会导致人体出现“性早熟”“发胖”等情况。
  朱毅介绍,乙烯利用于水果催熟已有百年历史,至今还未发现乙烯利导致儿童性早熟的案例。目前市场上公开销售、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在规定浓度范围内合法使用,对人体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虽说我国对于乙烯利残留量的标准并不低,但难免有果农和经销商超剂量违规使用。如果公众仍不放心,只需食用前清洗、削皮,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朱毅说。
   谣言:超过3个月的冷冻肉吃了对人体有害
  真相:“冷冻时间过长会损害风味口感,但冷冻本身不会产生不安全的因素。解冻也一样,只要我们正常解冻,就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朱毅澄清,所说的解冻滋生细菌,是指解冻升温到细菌易于繁殖的温度后,细菌就会开始生长。但如果解冻后马上烹饪,就不会给细菌留出生长的时间和机会,也就无需忧虑了。
  那么,食用冷冻肉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最好的解冻方法是提前一晚,把冰箱冷冻室的肉放到冷藏室,第二天取出来烹饪。但如果肉化冻之后还一直放在室温或者冷藏室里,就会滋生细菌。”朱毅直言,这不是冷冻时间长短和解冻本身造成的,而是解冻后没有及时处理所致。值得注意的是,家中冰箱冷冻室里的肉,也不要放置太久,当然,这是从营养流失、风味口感变差的角度而言。
  那么,肉类的冷冻到底有没有期限?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表示,在冷冻温度下,微生物停止生产,生化反应停止进行,这意味着,不会有危害健康的物质出现。所以,如果只考虑食品安全,那么冷冻食品可以无限期保存。
  (综合《科技日报》等)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