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土壤由于连年种植,肥料投入量大,再加上没有天然降水的淋溶作用,导致盐分无法及时下渗散失,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极容易发生次生盐渍化。
辨别方法
看地面颜色 如果地面出现红、白、青三色说明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大量积累富余,出现盐渍化。红色是紫球藻,是一种盐碱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现说明土里的盐分已经很高,达到0.5%左右要进行改良。白色是地表积累一层白霜,百姓叫“返白碱”,是由于过量施用化肥,使钙、钠、镁等阳离子在土壤表面大量积聚,与氯离子、硫酸根、碳酸根等发生化合反应形成。
看蚯蚓活动 蚯蚓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果发生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易板结,透气性差,蚯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就会大大下降,土壤改良恢复能力就会减弱。
看植株 由于盐渍化土壤中有机质减少,蔬菜容易出现沤根、死棵、缺素等现象。作物根部受病害侵染更容易,营养元素则更难吸收,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措施
减少化肥用量,合理施肥 减少用量不等于不施,而是要科学、合理地施用。施用化肥要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本着平衡施肥的原则,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
土壤深耕和秸秆还田 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深翻土壤,打破土层结构,将上层全盐含量较高的表土翻到底层,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大田作物秸秆用于大棚土壤,其腐解过程中可吸附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同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透气性。
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以水压盐 解决土壤盐害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一个措施,俗话说“盐随水走”,可以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使土壤团粒结构、水、肥、气、热性能得到有效调理,疏松土壤,打通土壤毛细管,同时通过大水漫灌的措施,以水压盐,通过土壤毛细管,把耕作层内的高浓度盐离子“带走”。(北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