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2版
发布日期:
航天育种“上天”“落地” 助推现代种业发展
文章字数:1333
 
  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我国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航天育种事业。
  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航天育种技术及其新品种在农业和其他相关行业进行了推广应用。
  新型育种形态,产出“太空种子”
  “242斤的太空大南瓜!”“最高超过5米的太空茄子树!”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田家寨镇田家寨村西河滩的青海千紫缘太空植物博览园内,游客们面对这些“太空蔬菜”连连发出惊叹。
  “太空育种具有变异多、变幅大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能让我们享有大果实带来的大收益……”已经成为园区管理人员的小卡阳村村民李生贵边介绍边忙活着手里
  “等品种再成熟一些,就可以推向市场进行规模化种植了。”李生贵的眼里满是期待。
  这些神奇的“太空蔬菜”,源于航天育种工程。所谓航天育种,就是将精选的作物种子通过航天飞行器搭载到太空,在空间特殊环境下使种子发生变化,然后再到地面进行优选的育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天上诱变,是航天育种的第二步,地面攻坚,是航天育种的第三步。每次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多年多点的考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据了解,我国航天搭载材料的定向筛选、植物空间环境下的栽培技术、空间诱变材料高通量分子鉴定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植物不同受体材料空间诱变的后代选择育种技术,利用空间搭载诱变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筛选、品质鉴定以及杂交育种技术已成熟地运用于育种实践。从多种科学的不同视角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小麦、牧草和园艺作物的诱变效应,初步探索建立起地面模拟部分空间环境诱变育种技术方法。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第一次联盟大会暨航天育种论坛上,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的航天育种新品种超过200个;航天育种培育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和番茄、辣椒等园艺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40万公顷,增产粮食约13亿公斤;航天育种技术及其成果在苜蓿等牧草、林木、花卉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一定规模的推广应用。
  航天育种,种子“上天”后还需“落地”
  “我在第一次飞行的时候,当时载人飞船上也搭载了种子”。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介绍,航天育种是科学研究的一个过程,普通种子并不是“带上去”就能用。“我在飞行时‘带上去’的种子,经过了3到4年的时间、2到3次的育种选种以后,再把其中对我们人类有利的种子品性保存下来,最后才可以使用。”
  如今,在北大荒“航天育种”基地,太空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一派生机盎然。黑龙江省农垦大兴农场种植的航天水稻品种,来自于2006年将五工稻1号进行太空搭载,诱变稳定材料资源引入黑龙江第三积温区鉴定试种,运用10年时间,与当地主栽极早熟品种回交,进行南繁北选,培育出一系列适合第三积温带种植的航九系列新品系。大兴农场通过建立“公司+科技+农业”的合作模式,试验推广种植“航天水稻”的同时,大力发展“航天果蔬”采摘项目。在每个管理区打造1个“航天水稻”示范区,在蔬菜基地打造1个“航天果蔬”示范园。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整理而成)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