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提高保障水平、拓宽服务领域、优化运行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明确了未来10年农业保险的发展目标。
当前,各地农业保险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是,保障水平仍以种子、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为主,与农业生产的实际成本相去甚远。而地租与人力成本的增加,让这一矛盾愈加凸显。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正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重要举措之一。
扩面、增品、提标,是农业保险必须面对的课题。但要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深度,不仅仅是提高保额这么简单。
对于商业保险公司而言,涉足农业保险领域,最大的顾虑在于农业的高风险性与高赔付率。因此,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确有必要。需要通过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完善农业保险再保险和共保机制,以有效增强保险机构应对农业大灾风险的能力。
农业保险标的普遍分散,给查勘、定损、理赔等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引入现代技术,为农业保险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地理信息技术有助开展受灾地查勘;大数据技术则能够全面分析产量、价格、收入等数据,为定损、理赔找到更多依据;DNA等生物鉴定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养殖领域替换赔付标的物的可能性,减少潜在的道德风险。
拓展农业保险的功能同样重要。通过保单质押贷款等方式,可实现农业保险增信,一定程度上缓解“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既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实现金融保险与乡村振兴互馈。
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尚未能让农业完全摆脱“看天吃饭”的局限性。市场波动,又为其增添更多不确定性。农业保险实现了农业救济手段由行政决策向市场契约的转变,但要真正实现农业保险分散风险的功能,广度与深度缺一不可。(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