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合成营养成分玉米黄素 菌株培养成本低产量高
文章字数:632
  玉米黄素是光合生物的重要色素,具有保护细胞免受高光损伤的作用。它也是视网膜黄斑重要色素,具有保护眼睛、维护视觉和认知等功能。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黄俊潮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利用工业微生物生产玉米黄素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玉米黄素具有抗氧化、预防黄斑衰退、治疗白内障、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等健康功效。它不能由人和动物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但人体每天需摄取数毫克的玉米黄素,日常饮食只能获得微克水平,大多数人因此缺乏玉米黄素。
  黄俊潮研究员向记者介绍,通过比较功能基因组学分析和代谢工程改造,团队成功获得一株新的、能合成和积累玉米黄素的鞘氨醇单胞菌DIZ工程菌株。随后,经过优化培育,他们惊喜地发现,在发酵罐吃住4天后,这种“菌宝宝”竟然可得到每升培养物含479毫克的玉米黄素,以及22克胞外多糖。这也是业界首次对鞘氨醇单胞菌实现遗传操作,获得高产玉米黄素的安全工程菌株。
  “通过进一步的改良,有望实现玉米黄素产量翻番的目标,从而解决目前玉米黄素供不应求、价格高等问题。”黄俊潮告诉记者。
  黄俊潮研究员介绍,虽然从玉米提取玉米黄素的技术成熟,但其产量低、成本高,只能作为玉米加工业的副产品看待。通过代谢工程改造的微生物——鞘氨醇单胞菌DIZ菌株,玉米黄素产量远高于用玉米提取的产量。且微生物拥有生长周期短、生物量高以及大规模发酵培养等优势,利用微生物生产自然资源稀缺的玉米黄素,将是产业的主流方向。
  (据《科技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