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朋友都知道,冬季之所以病害高发,棚内湿度大是主要因素之一。若能将湿度降至适宜范围内,那么棚室蔬菜发病率将会大幅度降低。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降湿方法,成本很低,效果很好。
避免棚膜结露
棚膜内侧容易结露,而如果棚膜的消雾流滴性差,大量水滴积累在棚膜上面,不但会增加棚内湿度,而且会对光线形成折射,使原本透过棚膜的直射光变为散射光,从而造成棚内光照度降低。建议菜农选择大厂家的消雾流滴膜。 当然,棚膜上的消雾流滴剂是有持效期的。一般来说其持效期在3~6个月左右,时间久了棚膜将失去流滴功能。在冬季如果发现棚膜结露严重,可使用有机硅兑水喷雾,提高水滴在棚膜上的延展性,减少棚膜结露。
地膜+有机物减少水分蒸发
一是种植行地膜起拱。覆盖地膜的目的就是减少水分蒸发到空气中,最好起拱覆膜,这样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有很好的提高地温的作用。
二是操作行覆盖有机物。在操作行覆盖一些透气性好,而且有吸湿作用的有机物,如稻壳,能够减少蒸发,还能起到吸湿作用。更重要的是,铺设后其透气性好,而且换茬翻地时将稻壳翻到土壤中,能够改良土壤,分解后还能提高土壤地力。还可以覆盖粉碎的玉米、小麦秸秆和草炭等。
提温+放风加速散湿
棚内温度高了,相对湿度自然就小了;同时,棚室内温度的升高能够加快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将湿气排到棚外,达到降湿的目的。在冬季增加棚内光照是提温最关键的措施,菜农可通过擦拭棚膜,增加棚膜透光度,以及悬挂反光幕或补光灯进行增光提温。
通风散湿,要把握好通风时间。早上拉起覆盖物后,先不要着急放风,棚室密闭半小时到一小时,待棚室内温度有所提升后,可通小风排湿,半小时候关闭通风口继续提温,在不影响蔬菜生长的情况下,尽量将温度升高,然后再拉大风口通风。下午,待温度降到25℃左右时关闭风口,在关闭通风口到放覆盖物这段时间,棚内湿度会有所升高,建议在放覆盖物前半小时,再进行10~15分钟的通风,可有效降低夜间棚内湿度。
(北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