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正在乡村振兴学堂认真听课的村民 新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闻网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经验,也没有既定模板。作为全省第一批、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如何有效开篇破题,这是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的责任和担当。
连日来,在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当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头号话题”。话题的热度,缘于杨陵区的一个率先之举——以“乡村学堂”的小切口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大文章。
一次精心准备的“投石问路”,激起了一池春水的阵阵涟漪。今年以来,杨陵区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坚持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个、乡村学堂28个。有责任有谋划文明实践“有实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锁定靶心,精准发力。杨陵区坚持三级联动强组织,建立了区实践中心——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实行“一把手”工程,分别由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书记亲自挂帅,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坚持三级管理抓拓展,坚持全域建设,按照“一年试点、两年全面铺开”的总体安排,紧紧围绕“深化、巩固、拓展、提升”的工作思路,按照“示范点、标准点、培育点”三级标准,对全区各镇(街道)及村(社区)实施分级管理、梯度推进,大力实施以“示范点培品牌,标准点培示范,培育点促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两培一转”工程,因村制宜、突出重点、分级管理、量化考核,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扩面布点,打造一批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者、示范点,力争2020年底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全覆盖”。
坚持三级包抓强指导,建立示范区、杨陵区、各镇办三级联系包抓指导机制,及时指导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形成新经验。小切口大主题文明实践“有靓点”
文明实践,旨在文明,贵在实践。这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不光要做“盆景”、更要育“苗圃”。对此,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区),杨陵区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创新方式,从乡村学堂的“小切口”入手,全面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大主题”。
乡村学堂坚持“便民惠民、务实高效”原则,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教资源优势,组建由高校教育专家、“五老”人员、乡贤人士、科技能人、行业能人、退休文化工作者及创业返乡人员等组成的专兼结合、高素质、覆盖面广的动态化师资队伍,建立政策理论、主流价值、法律法规、文化历史、科普服务、健康卫生、休闲娱乐、就业服务8大类课程菜单,按照“一月一活动”,采取居民点单、中心派单(师资调配)、乡村学堂接单、群众评单的模式,有针对性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逐步形成开放化、社会化、终身化、信息化的杨陵特色终身教育体系,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了突出学堂的政治功能,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乡村学堂推行“1+N”课堂模式。“1”为规定环节,主要是在开课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宣讲新思想,增强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N”为自选动作,主要是根据群众“点单”,开展8大类课程培训教育,让群众乐于参与、学有所得。同时,学堂实行“线上+线下”双线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化优势,设计开发学堂管理系统,提供信息发布、课程调研测评、网上选课等功能,建立“一站式”线上学习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开放,着力将管理平台打造成为信息中心、资源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生产生活服务。
截止目前,已建成乡村学堂28个,共有218人的师资入库并常态化开展培训教育活动,这支才能兼备的“振兴队伍”将遵循目标导向,主动作为,大胆尝试,精心策划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杨陵版“课程”。强队伍深认识文明实践“有闯劲”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围绕“谁来做”这一课题,杨陵区充分发挥志愿者这个主体力量,做好志愿服务各项工作。为此,专门成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依托“志愿云”系统进行志愿组织、志愿者注册登记,累计注册志愿者30823人,志愿服务组织293个、志愿服务项目420多个、志愿服务基地30个,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方式,评选出特色项目54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同时,研究制定了《杨陵区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办法》,明确了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待遇和志愿者嘉许等激励措施,并将五星级志愿者纳入身边好人礼遇范畴,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围绕“怎么做”这一课题,杨陵区还不断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服务平台”,制定18类文明实践菜单,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按照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派单、文明实践所(站)接单、志愿者服务队买单、群众评单模式,创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核心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涵育滋养文明乡风等“六项文明实践活动”,并实行积分制管理,着力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
下一步,杨陵区将把牢供需对接“清单化”、衔接联动“一体化”、服务群众“精准化”,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中积极探索,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