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李梁愿
接受表彰后,获得“科技传播的践行者”荣誉称号的十名读者来到报社二楼党员活动室,与报社负责品牌推广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在回顾自己与《农业科技报》的结缘过程后,大家对报纸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乡土专家”杨争光说,我从2006年开始接触《农业科技报》,2105年全面参与杨凌所有涉农媒体,自己也从造纸厂的下岗工人,成为一名高级农技师。我发现当前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可能与国内外经济局势有关,更与化肥、激素施用超量有关,希望报社多普及无机农业科学知识并及时反馈产销信息,以便厂家、农民和小商贩及时掉头、减少损失。
“农家书屋管理员”王选练说,2001年,《农业科技报》最早在《咸阳日报》编排印刷时,我就有缘结识了她。2010年至今报纸的问卷调查我都曾参与。希望报纸能为基层通讯员开辟一片小小的田地,刊登富有农民情怀的谚语、顺口溜。《农业科技报》最主要的读者在基层,接地气的东西越多,报纸的声誉就会越好。
“忠实读者”苏炯生说,2004年与报纸结缘至今,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退休党员的经济实力强,宣传动力比较足。老党员带领贫困户一起订报学习,往往效果较好。建议报纸在农业气象方面,在进行报道的同时,能有一个分析与展望,便于进行“露天农场”式生产的广大农民减少风险。
受到渭南市“老科协”多次表彰的段忠科说,2009年与《农业科技报》结缘并“拜师学艺”后,我被聘为县科协常务副会长。2017—2019年,我自己花钱到陕北、陕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与农业部门联系,做农技推广宣传。建议报纸末版在尊敬老人、保持孝道方面加强宣传。
从事农资销售的尚建军说,我从2000年开始从事农资销售,并接触咱们报纸,感觉报纸对农资报道还是比较及时全面的。建议报纸对新的栽培技术加强报道。
获得“产业致富能手”称号的杨建元说,我原来一直经商,2013年接触咱们报纸后,读到一条外地种植甜柿子的致富信息,自己从春季柿子发芽、栽培技术到销售市场的反应,整整观察了两年后,于2015年,一次性承包30亩地,每亩利润达到1.2万元。
甜瓜技术传播人李玲歌说,我是一个失地农民,从2012起开始订报,感觉《农业科技报》就是我们的“葵花宝典”,广大农民都需要。
“杨凌科普带头人”陈海宝说,希望报纸更接地气,多与时令相结合,多刊登“名特优”产品供求信息。
富硒水果家庭农场场主燕晓斌说,以前果品要求“红”、“大”就好,不问口感,目前消费者带动果商对水果品质要求改变,报纸应注意提供这方面的新技术。
三秦果农联合社负责人曹波说,目前从事果品生产的多是50-60岁的老人,他们用不了微信,还得利用我们得报纸,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希望报纸加强天气预报,否则有些农民把套袋揭开了,却遇到阴雨天,苹果上不了色,卖不上价。
座谈会后,十名受到表彰的读者代表还参观了农业科技报社荣誉室,看完报社发展历程的展示,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曾经参与报社发展、并陪伴报纸成长起来的一份子,深感幸福、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