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1版
发布日期:
脚步铿锵奋进路脚步铿锵奋进路众志成城谱新篇众志成城谱新篇
——陕西省渭南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文章字数:2290
    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在中西部五省贫困地区产销会上致辞

    渭南葡萄喜获丰收

    富平果农加工柿饼富平果农加工柿饼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陈小文
  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陕西省渭南市是农业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渭南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努力让勤劳智慧的渭南人在乡村振兴中同全国、全省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70年来,渭南与时代同步,绘就了一幅幅从贫穷走向富足、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动人画卷。
  2018年,渭南市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767.71亿元,是1949年的1186倍;人均GDP达到33009元,是1949年的434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77.9:12.7:9.4发展到2018年的16.8:42:41.2。
  在党的强农富民政策指引下,渭南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526.6亿元,较1949年的1.69亿元,增长了52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5元,是1978年120元的97倍;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1年的31.7%降到现在的1.8%。农业产业已经由单一生产、靠天吃饭转为多种经营、多业并举的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小康,正在迈入全面小康的新跨越。
   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推动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渭南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由大向强、由增产向提质转变,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
  端好“饭碗子”。渭南人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70多万亩,产量实现“十四连丰”,每年总产220多万吨,占到陕西省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是陕西省唯一的粮食调出市。
  管好“果园子”。渭南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最佳优生区,也是梨、葡萄、枣等多种北方水果的天择之地。截至去年底,全市水果面积达到390万亩,总产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160亿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4000多元。渭南果品远销澳大利亚、俄罗斯、埃及、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渭南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果品,通过有机认证果园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果园面积达到105万亩。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果业“金字招牌”,“白水苹果”被作为国礼赠送国外贵宾,并荣获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全球唯一中标苹果。“大荔冬枣”成为G20杭州峰会专供水果,并成为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鲜枣类唯一指定产品。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合阳红提入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总价值达到133亿元。
  建好“菜篮子”。2008年,陕西省部署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建设工程”以来,经过11年发展,渭南市设施农业从最初的零星发展到目前的124万亩,占到全省面积的41%,设施农业产量达到311万吨,已成为陕西绿色大菜园,蔬菜产业增收比重占当地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的80%。
  延长“链条子”。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农业,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认定数量居全省之首,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9家。实施“筑链”工程,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经开、大荔、合阳建成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入驻涉农企业100余家,年产值过百亿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推动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构筑上山下乡广阔舞台 推动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才。渭南市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突出位置,以带头人为引领,以职业农民为主体,以招才引智为补充,激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施“头雁”提升和“雏雁”培养工程,开展“项目支书”行动。培养新型职业农业,着眼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三年累计培训农村技能人才3万多名。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推动文化振兴
  渭南人文底蕴厚重,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史圣司马迁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故事就发生在渭南洽川。渭南民俗文化兴盛,华县皮影、华阴老腔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锣鼓、面花、剪纸、庙会等各类民俗活动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渭南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土文明新气象。
  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推动生态振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渭南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建设美丽乡村,努力让渭南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出台《乡村空间布局建设规划》,构建以乡村统筹发展片区、乡村微单元、村庄为布局的网络化特色乡村空间,推动乡村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更可持续,用一个小小的规划重塑乡愁空间、留住村民记忆,以“匠心”打造美丽乡村。
  做好“加减法”。以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家园为重点,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垃圾治理行动、村庄道路绿化、示范村创建,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0亿元,创建美丽宜居村350个、生态村361个、清洁村1219个,20个村入选国家首批“绿色村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九大工程。
  打造美丽经济。农村生态环境好了,秀美乡村就会成为聚宝盆,美丽乡村带来了美丽经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带动稳定性的就业有200余人,吸纳贫困户就业60余人。
  渭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是贯彻落实党的重农强农富农政策的具体实践。渭南市将持续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不懈奋斗。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