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实习记者 吴凡
昭昭余晖,铛铛驼铃,横亘于亚欧大陆的古丝绸之路曾让中国的农业文明流淌于历史长河中。在这条肩负着传播世界农业文明的道路上,国家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正以“引进来,走出去”的姿态,为“一带一路”点缀起“合作”之花。
中哈携手奏响合作“丰收曲”
去年6月,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创新园里,金黄色的麦穗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饱满的麦穗随风舞动,这个由杨凌自贸片区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合作的示范园里,正蕴含着别具特色的“杨凌科技”。
2015年5月,杨凌示范区和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进行多轮协商,决定共同开发建设总面积为200公顷的中哈农业创新园,主要在园内开展优良品种、节水灌溉、经济林果、农资农机等领域新产品的试验、推广和经营。从协议签订到如今,一大批携带着“杨凌基因”的农作物漂洋过海在哈萨克斯坦开花结果,中哈农业创新园已经成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作为中哈农业创新园建设的见证者,农技师杜双社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将中国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模式带到哈萨克斯坦。2016年,杜双社前往中哈农业创新园开展小麦、玉米等种植工作。从2016年到2019年,杜双社在两国之间来回奔波,致力于将自己所学、所知带到哈萨克斯坦,为两国的农业技术交流贡献力量。
4年多的时间,中哈农业创新园先后引种试验小麦、玉米、大豆、油料、蔬菜和苗木等六大类45个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467亩,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中,杨凌专家研制的“WW-5”小麦亩产达319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82.3%;“P2”大豆亩产达232.5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32.7%;“MZ6”玉米品种平均亩产达399.6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15%……为了加强国际农业合作,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已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启动建设了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联手驻区两所高校,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含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与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丝路沿线国家签订有关协议,涉及农业节水灌溉、花卉苗木种植、畜牧养殖技术及管理等多个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活动300余项。
援外培训打造杨凌“新风尚” 农业援助是我国对外援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从2005年起,杨凌开始承办国家援外农业培训项目,并紧紧依托驻区两所高校,积极承接国家援外培训项目。目前,杨凌已经形成一支涉及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生产环境调控等领域的专业授课团队,努力为学员提供优质培训内容。
2015年,格林纳达前农业土地环境部长罗兰·博拉在参加完杨凌示范区组织的现代农业经济部级研讨班之后,强烈要求杨凌组织农科专家前往格林纳达进行农业考察指导。2018年8月28日,历时三年时间,在格林纳达首都圣乔治举行的格林纳达现代农业发展海外研修班,标志着这场跨越万里的培训桥梁已经搭建起来,这项由杨凌示范区首次承担“走出去”人力资源培训项目,让杨凌援外工作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据悉,援外培训形式由过去的单一面向多边国家培训发展为集面向多边、双边和“上合组织”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的专题班等多种形式。培训领域由最初的旱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农业生产环境调控三类拓展到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谷物种植与加工、生态环境保护等11大类,杨凌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援外培训基地。
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已承办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援外培训103期,援外培训场次从每年1期或2期增加到每年15期,共有112个国家的2400多名学员在杨凌接受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杨凌已成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