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共享山地苹果滴灌系统的“移动共享首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如何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近年来,在众多农业专家教授们的刻苦钻研下,一些新型的农业节水技术被发明出来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民发展旱作农业又有了新的技术选择。
果树下面“大坑套小坑” 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黄土高原地带是我国主要的苹果主产区,然而由于缺乏充足的水资源,再加上水资源不足导致的肥料吸收率低,限制了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吴淑芳专门研发了一种针对山地苹果园的技术——肥水坑制备。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万庄村雨养山地苹果园试验地笔者看到,这种新型的肥水坑是一种“大坑套小坑”的结构。外边的大坑是传统的“鱼鳞坑”,在果树树冠地面投影处挖的一个半圆形浅坑,主要用来集雨。
鱼鳞坑中央的“小坑”才是这一技术的核心——肥水坑。这是一个长宽80公分、深度40公分的深坑,首先,肥水坑的上部铺着一个凹状的覆盖塑料膜,这是“大坑套小坑”的最低点,以便于雨水都流向肥水坑内。其次,底部铺有防水材料,能防止水分渗漏。第三,坑里有引流管,管上有不少小孔,能让水更有效地流到苹果树的根部。第四,引流管四周用扩蓄增容肥分层填压充实。
这种土壤扩蓄增容肥主要是由油渣、秸秆等材料制备而成,不仅能更好地蓄水保墒,而且能够为果树提供所需的氮素、可溶性磷、可溶性钾等速效养分。“有了这个肥水坑,在苹果树整个生育期内,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苹果产量提高30%以上,同时也可减少无机化肥的使用,减少坡面径流,保持水土,减轻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等生态问题。”吴淑芳介绍说。
苹果园用上“共享设备” 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大多种在山上,而山坡地不利于降水的存留,且半干早黄土丘陵区降水量不够,都需要补充灌溉。
针对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急需高效灌溉,而刚建园的果农没有收益、不愿购置灌溉设施的问题,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科研人员提出一种新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模式——移动共享山地苹果滴灌系统。
这一系统主要包括“移动共享首部”和“滴灌管道”两部分。其中,共享的主要是滴灌系统的首部,即施肥装置、过滤装置、进排气部件、流量压力计量控制部件等,将其从滴灌系统中分离出来,能够便捷地移动、快速地连接、低成本地共享。
操作移动共享设备的是技术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通过技术培训,让他们成为保管维护操作移动共享首部的专业人员,为种植户提供灌溉服务。而滴灌管和支管等“滴灌管道”则固定铺设在果园里,需要灌溉的时候只需要接入“移动共享首部”即可。
这种移动共享的山地苹果滴灌系统,将高科技的水肥精量控制技术便捷地应用到苹果产业中,并将灌溉设施亩均投入降低到300元以下,应用面积迅速扩大,实现了山地苹果产业的高科技普惠。
太阳能为喷灌设备“加油” 在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的试验田里,笔者看到一个大型喷灌设备在农田里自动行走喷灌。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来的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
太阳能作为清洁环保的新型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以太阳能供电的电机驱动,替代传统的水涡轮驱动方式,克服了水涡轮能量传递效率低的缺点,降低了机组整体能耗。而且配备有速度实时监测系统,可对PE软管的回收速度实施无级调速,保证收管过程始终保持匀速,避免了管道回卷过程中因分层造成的速度差异,确保喷洒水量的均匀分布,较好解决了现有卷盘式喷灌机能耗高、设备笨重、喷洒水量分布不均等缺陷。
有了这种“新式武器”,更多的传统农田灌溉转变成移动式喷灌,不仅节约能源,而且灌溉均匀度高,节水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水资源匮乏、灌溉电力短缺、电力传输困难、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综合《农民日报》、中国农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