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近日,陕西杨凌见证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杨凌科创中心项目推介正式亮相。这份沉甸甸的项目规划,是杨凌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以及《陕西省贯彻落实批复精神,支持杨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一项重要成果,意味着杨凌示范区以“科创中心”为合作平台,打造综合性涉农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杨凌科创中心项目,是为进一步推进区校融合,吸引资金、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先进设备和高科技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聚集杨凌而打造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创综合体。
产业集聚 “专班”全程陪伴
科创中心作为杨凌在区校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在保持杨凌已有科技资源存量的基础上,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动作为,主动出击,争取区外涉农科技资源和风投金融资源导入,鼓励区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有力措施。
今天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就是明天的新产业。为了实现高质量招引机制,杨凌科创中心成立了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担任组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分管副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管领导、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分管领导等为副组长,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区域从资源、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服务和支持“科创引资”。
如今,杨凌坚持把“科创中心”作为一号工程,精准策划、精准招引、精准服务、精准对接,坚定不移聚集高端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推动杨凌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准招引 “大手笔”杨凌的科创崛起
“未来杨凌科创中心的新优势在哪里?”“杨凌科创中心如何推进深度合作?”……
项目明确提出:排出一批急需攻克的“卡脖子”技术清单,杨凌加速借力国务院《批复》,汇集科创中心的研发力量和创新资源,催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聚力打造杨凌重要协同创新高地;积极引进国内巨头创新资源设立“研发飞地”和“人才飞地”,实现“研发在杨凌、转化在当地”,以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人才、技术、资金、装置、项目等科技要素的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完善共建共享的区域创新体系……
站在杨凌科创中心会客厅,杨凌科创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博文耐心地解答这一个接着一个提问,让大家感受到杨凌科创中心的激情与干劲。
未来三年,杨凌科创中心将设立10亿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其中,2019年新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00家,预计未来3年累计招引培育科技服务机构与科技服务业企业50家以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牵头成立中国(杨凌)农业科技服务业联盟,培育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面向国内外输出的“杨凌科服”品牌。
不仅如此,杨凌科创中心还在充分调动中科院系统区内外涉农高校院所在杨凌示范区科技成果研发与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吸引资金、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先进设备和高科技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聚集杨凌,产生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原创农业科技成果,聚集一批站在国内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精准创新 走出综合性涉农特色科创发展之路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今,杨凌全力为科创中心赋能。
在政策方面,通过吸引区内两所大学、科研院所“生物农业产业、生物制药产业、中医药健康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农业智能装备产业、低碳循环农业、“互联网+农业”方面的应用型研发机构、团队和相关企业入驻杨凌科创中心,在项目申报、创新券、经费支持、投资担保、科技中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优先做好服务。
围绕农业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引导和支持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机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大院大所以涉农科学家团队和一流学科资源为依托,联合涉农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在“杨凌科创中心”创办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组织和成果转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