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党
人到中年,再回想起小时候的那片山坳坳,小溪从山沟中间流出,汇成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从北向南,不知流向何处?只知道小时候那条河流从未间断过,而且河水清晰见底,不时还有青蛙、小鱼、螃蟹或是虾米之类在这里扎根生长。那片山连着山,水连着水的山坳,就成了我们童年时候最为依恋的地方。
早些年不知道山青水秀是多么的珍贵,也没有现在城市里的雾霾笼罩,所以溪水掬一捧就可清凉入喉,溪中的小鱼,甚至山中的野果都可成为我们的填腹之物,毫不担心会挨饿。
小时因为出生在矿山,成长在矿山,所以并没有觉得矿山对自己今后的重要性,上学、求知、走上社会,唯一的想法就是能走出那片山坳,彻底脱离煤矿,端上铁饭碗,吃上皇粮,这就算是给母亲脸上增了光,也算是在祖坟上冒了一股青烟。
可等到几十年过去了,再回首才发现一切都变了,世道变了,环境变了,人也变了,从那片山坳出来的几代代煤矿子弟,早已不再是昔日的我们。他们的言行举止已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的寒酸,他们的知识存储量远不是我们这些出生于六七十年代人所想象的了。
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一步步改善,更随着从山坳里走出的一批批继承祖国煤炭事业的后来者,一个个金凤凰,又或是一条条腾飞的蛟龙,将这里书写成历史的舞台。
岁月如梭,煤业如歌。再次走近已经被废弃的山坳间的那一排排窑洞和瓦房,昔日的光景如同再现,儿时欢快的笑声从耳旁再次响起。可时光终究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去终归属于历史的舞台,未来北上的路依旧漫长,国家和煤矿改革开放的步伐永不停止,我们的生活也要依旧砥砺前行。
虽然我们已经走出了那片山坳,却从未走出我们心中的舞台。煤矿的前景需要更多的人来描绘,祖国大好的河山更需要后来者前赴后继。
儿时的那一片山坳坳,是生长在那里几代煤矿人的培土,更像是我这样的矿工子弟永远眷恋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