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不毛之地”种出“致富果”
“老枝条不但不结果,还会影响新枝条的生长和产量,要毫不吝惜地把它剪掉。”近日,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郝林村林氏农场主林学军在指导果农进行桃树修剪时说。
今年46岁的林学军,是阳谷县七级镇郝林村村民,过去曾打过工、经过商、开过饭店、包过工程。他们村是全县出名的沉沙池村,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每年一次的沉沙池清淤,该村的大部分农田被清出来的泥沙所覆盖。过去曾有“风起沙土扬,锅里沙尘藏,吃饭沙沙响,孩哭闹嚷嚷”的真实写照。面对恶劣的生态和生活环境,2012年,林学军主动请缨,承包了村里150余亩沉沙池,对“不毛之地”进行绿化改造。林学军的想法得到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在改沙治沙进行综合性治理的基础上,他多次到夏津、烟台、泰安等地考察学习,并引进优质桃、梨、苹果和葡萄等果苗进行栽种试验。
为掌握好林果种植管理技术,林学军除外出学习和上网查询外,还报名参加了农广校举办的林果技术培训班,并取得农民技术员资格证书。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林学军不但能指导管理好自己的150余亩果园,而且还经常被外地请去做技术指导。目前,林学军的150余亩果园已进入盛果期,每到春秋季节,都会迎来大批的游客前来赏花摘果,乐享池区美好景色。同时,带动了当地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月收入1500到3000元不等。
“俺种的有‘518’‘618’早熟油桃、‘映霜红’晚桃、‘永莲蜜桃’‘将军苹果’‘烟富六苹果’和‘藤稔’‘冰美人’葡萄等10多个品种,基本满足各个层次人群的需求。”林学军说,为避免集中上市,造成价格低、效益低的问题,他还在果园里建了一个长40米、宽6米能储藏100多万斤的地窖,实行低价储藏、高价出售的办法,这样不仅避免市场销售风险,还能提高效益2-3成。
种养循环串起绿色产业链
为充分利用果园资源,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林学军每年在果园里放养2000多只鹅,实行绿色循环种养。“鹅吃果园里的草、虫,鹅粪肥园,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改善了鹅的生长环境,鹅不仅长得快,不得病,而且肉质好,绿色无公害,鹅和鹅蛋基本不用出门卖,都是客户上门买,供不应求。”林学军说。
“下一步要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大提升优化果园环境,力争把果园建成一个集种植、养殖、参观旅游、采摘美食、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池区乐园,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林学军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陈清林 杜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