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绍义
翻遍中外医学经典,均无“感冒”一词出现。原来“感冒”一词并非出自医学,而是来自官场。
南宋时期,馆阁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开溜成风,开溜时都是以“肠肚不安”为借口。
一个叫陈鹄的太学生别出心裁,把“肠肚不安”改成了“感风”二字。
在宋代的最高学府——太学里,请假簿写“感风”二字已成时尚,除此之外,还有“感冒”“伤风”之词。
甚至太学里请假簿的封皮上,都干脆写上“感风”或“感冒”一词,“感冒”或“感风”就成了大家请假的代名词。
风,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首,感者,受也。陈鹄的“感风”二字,给官场的请假理由注入了“新鲜血液”,后世官场,数代因袭。
到了清代,官员办完公事请假休息,一律称为“感冒假”。冒者,透出也。意思是在操办公务时,已感外淫,隐病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故不得不请假休息。
而今,“感冒”由开溜的托词演变成流行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