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麦积山和秦岭两座山的特点截然不同,秦岭暴露无余的山石险峻而又浑厚。麦积山周边很少见到有山石裸露于丛林之外,唯有形似麦垛的麦积山上,有紫红色的山石显露于外表,成为游客们慕名前往的观光之地。
去年“十一”期间,有幸与几个朋友驱车奔赴几百里之外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见到西魏时期别具匠心的佛龛雕塑与栩栩如生的壁画艺术作品,不禁惊叹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了。
走进麦积山景区,朋友张鹏说:“在这意趣之地,倘若有人作诗为兴,那才叫惬意啊!”为了不扫朋友的兴致,我看了看四周景致,略加思索,口占一绝:摩崖石窟藤丝缕,绿枝拂面麦积山。远望沙边炊烟起,近坡荒塬歌声咽。
听我念完诗作,张鹏惊叹之余故意挑逗我说:“方才即兴之作,权且算是个开头,若是游完麦积山之后能再作一首,那就再好不过了。”为了不令朋友们扫兴,我欣然应允了他的建议。
我们排队等候一个多小时,终于登上近乎悬挂于麦积山山崖上的云梯,在攀爬的过程中一一欣赏了半山腰上栩栩如生的佛像和壁画,感觉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时候不知从哪里刮起一阵阴风,可能是因为高不胜寒的缘故,我们和身边的一些游客,不禁感觉骤然胆怯了。有人提出放弃继续前行,然而,后续而来的游客已经将下云梯的通道挤了个严实,我们只能鼓足勇气继续朝前走去,但有的人已经开始手插双腰喘息、冒汗,喊着:“上不去了、走不动了!”
看看一直走在我们前面,手举小旗,一边攀登一边解说的女导游,就像如履平地一般,声气未变,也没冒汗。看完不惧危寒的女导游,倒是让我们这些男士平添了不少攀登的勇气。
在喘气、歇息之间,凭栏远望,整个麦积山景区,在我的视线之中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低头回看,麦积山上的泥塑佛像,或威武凶猛,或面目狰狞,或面目和善,在做工精美的壁画的眏衬下,是那么和谐而又融洽。这种视觉的美是不常见的,这种空灵的感觉也是不常遇到的,我不禁在私心里窃想,要牢牢地记住此刻的感觉,回去后记在日记里独自享受了。
攀到麦积山山顶,我们抬头看天,火球一般的太阳,燃红蘑菇状的一团云雾,片刻之后,太阳又钻入被它染成红色的漂浮的云雾,那红似火的云雾遮住太阳不久又渐渐地离去,太阳露出云端却很快又从麦积山的一侧坠下去了。
参观完麦积山石窟美好的景致,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我们顺了云梯下到地面,小腿都有点儿软绵绵的,似乎没有了以前的胆气和力量。
离开景点,我们的车驶出麦积山景区,张鹏问我:“第二首诗该准备好了吧?”大概是逛得有点累了,我沉思了一会,甚至拿出笔在一张废纸上大概划了划,念出一首诗勉强交差:麦积山径通幽谷,摩崖石窟佛千尊。虔诚香客千里来,深悟古人慈悲心。
刚刚念完,还没等我自谦几句呢,没想到张鹏连连赞叹:“妙、妙!”受到文友这样夸赞,心里当然美滋滋的,但我自己心知肚明,这几句诗乃应景之作,还缺少合撤押韵的成分,故此说道:“交差就好!”
驱车回家的路上,我想,西魏时期的石窟艺术保留在麦积山,不仅仅是因为她悠久而又绚丽的历史,更是因为她已经成为众多游客心目之中,记载我国佛教文化的一方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