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
循环农业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意味着它已经成为眼下发展农业的重要导向。其实循环农业的做法,已经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就拿牲畜粪便的加工利用来说,在全新的技术条件下,可以用更加完善的方式提升利用效率。在很多地方,现在都设立了牲畜粪便处理中心,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处理。这样,牲畜养殖的流程更加清洁卫生,牲畜粪便可以进一步加工成沼气和肥料,这又为粮食蔬菜水果的种植提供了生产材料,“牲畜-沼气-农作物”,形成了完整的链条。通过这个过程,牲畜粪便的利用率可以达到95%以上,从大自然当中获取的东西,最终,基本都能作为特定资源再还给大自然。
需要看到的是,循环农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就拿秸秆来说,多年之前,秸秆的处理是个大麻烦,现在,秸秆可以燃烧发电,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工成下游产品。
那么,哪些“循环农业”模式能实现“1+1>2”?笔者认为,应尽快建立一种观念:农业生产本身应该向着精细方向发展,不仅要精耕细作,还要仔细盘算各种资源物料的利用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发展,未来还可以进行数字化管理,各个环节的充分打通以及精细的管理,循环农业才能更有效率,从这当中得到的回报也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