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中的一连串数据,折射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加速的步伐。
另一方面,报告也用数据再次强调了一个重要事实:传统农业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时代要求,农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日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被作为重点工作目标确定下来。
这一重要内容的阐述,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的重要引领作用,也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了目标。
盘点当下,科技贡献率不足是短板
纵向比较来看,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不足30%,发展到现在的57.5%,基本实现了翻番。但是横向来看,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60%以上乃至80%的贡献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随洋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在大踏步向着集约化、自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作为个体的农民,受文化素质等条件所限,很难在关键技术突破上发挥主要作用,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升级,让科研机构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
解决痛点,企业核心技术是关键
“刚刚出台的《意见》中指出,要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这些内容与我们企业近几年的发展之路是高度一致的。”内蒙古荷马糖业总经理麻志明说。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企业将会是决定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体现,千方百计突破农业关键技术,是企业的担当,也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盖志毅总结说。(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