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正月初二(2月6 日)晚,江西省上饶县清水乡墩底村村史馆上演了村里有史以来的首场“春晚”。
脱贫后的首个春节,墩底村村民精心筹备了这场联欢晚会。独唱“有爹有娘才是咱的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诗歌朗诵“清水颂”……19个节目,中间穿插游戏,晚会持续3个多小时,200多名群众上台演出,2000多人到现场观看。
“这是我这辈子经历过的村里最热闹的一天。”71岁的墩底村村民郑常洪说,演员都是同村人,节目反映的都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晚会接地气,好看。
村民廖龙翻一家四口在舞台上展示了才艺,他表演书法、爱人唱歌、儿子吹笛子、女儿跳拉丁舞。“我们全家都参加演出,希望把脱贫后的精气神展现出来。”廖龙翻说,一台小小的“春晚”,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前些年,乡村举办“春晚”还是新闻,如今乡村“春晚”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新“年俗”,传递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中国农历正月初一(2月5日),在江西省高安市建山镇龙城村有着500多年历史的隆恩堂里,平日里在外打拼的游子,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和村里的大妈大叔们一起,奉上一台精彩纷呈的联欢晚会。
建山镇龙城村村民敖伙平说,村民们用朴实无华的歌声与舞蹈,演绎着对生活的热爱,营造起浓浓的过年氛围,也让外出的游子感受到满满的乡愁。
笔者采访获悉,春节期间,江西萍乡市幕冲村、杨源村、明塘村,余干县重洲村,万年县龙港村,铅山县马鞍山村等多个乡村举办了“春晚”。
上饶县清水乡墩底村第一书记彭联军介绍说,在“春晚”的节目选择上,侧重提倡勤劳致富、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内容,把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动人励志故事搬上舞台,用歌唱、舞蹈、小品等形式,激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乡村‘春晚’等文化新形式既闹新春又聚人心,既丰富村民生活又传承村规家训,在愉悦观众的同时也种下乡村文化复兴的希望。”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说。(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