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文章字数:1437
 
  本报杨凌讯(记者 行波 王朝阳 通讯员 杨远远)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植保学院黄丽丽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针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控技术瓶颈,通过参与单位的协同攻关,根据我国苹果树腐烂病发病
  情况,探明了我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群体组成,纠正了种名的误用混用,深入解析了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应性定殖树皮的致病机理,为针对性研发有效防治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明确了病菌传播、侵染、致害时空规律,找出了侵染关键时期和部位,发现菌源量大、无伤入侵位点多导致了无症带菌率高、发病重,系统阐明了病害成灾机理,为研发精准高效防病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制定了“改治为防”新策略,研发出预警技术和树干淋刷药液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激活树体抗病力技术及菌肥,突破了以治为主的滞后的技术瓶颈,创新了安全高效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精准防控腐烂病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项目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核心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组自2011年开始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培训班、讲座、现场会等培训各级技术人员、企业营销人员和果农50余万人次,并通过电视片、书籍、明白纸、网站、qq及微信群等媒体资源开展广泛的技术服务,扩大了成果应用规模和范围。在苹果主产地陕西、山东、甘肃等9个省区共建立试验示范点103个。项目技术通过试验示范近三年累计推广1923万亩,挽回产量174.7万吨,累计增收节支94.5亿元。
  项目核心技术高效、简便、实用,得到果农高度认可和积极采纳,苹果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项目成果促进了相关农资企业产品的研发及销售。关键技术已经成为农业部苹果树腐烂病绿色防控主推技术,技术覆盖全国70%果区,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病害整体防控水平。相关技术先后获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大北农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紧密围绕三农领域重大产业需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科研做到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本报杨凌讯(赵普庆)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日在京揭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的“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获评201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作为中国唯一参与并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的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宋卫宁教授团队完成了“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中的7DL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及序列破译工作。
  为了实现获得面包小麦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愿景,2005年开始,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将普通小麦品系“中国春”的21条染色体进行了分离,并构建了相应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后续的物理图谱构建、细菌人工染色体测序和序列的组装与分析则由联盟各成员分担。
  2008年小麦3B染色体物理图谱完成后,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主席RudiAp-pels教授应邀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访问,在时任该校校长孙武学、副校长吴普特和其他校领导的支持下,2009年,学校为宋卫宁团队提供了500万元科研经费,购买测序仪等大型实验设备,建设小麦基因组学科研平台,支持其团队开展小麦7DL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工作。经过13年努力,来自20个国家、73个研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终于绘制完成完整的小麦基因组图谱。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