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姣 本报记者 李晓光
1985年,家庭贫困的甘肃省宁县盘克镇上庄村青年农民李秀峰建起了苹果园,做起了依果脱贫致富小康梦。1996年,他家12亩果园被县上评为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园。他除了有“获得感”外,一个个新“想法”也应时而生:“只有‘抱团取暖’,才能抵御市场冲击’”;“只有提高果质,才能拥有市场”。
2014年,李秀峰动员村里邻村以贫困户主的102户果园户,组建注册了庆阳市康庄农场有机苹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推广了“挂果园提质栽培技术”“农村能源‘三沼’综合利用苹果园示范”“‘海升模式’本土化模式”等先进实用苹果提质增效技术,为传统果业升级现代果业插上腾飞翅膀。到今年10月末,他的合作社社员户增至308户,而其中的贫困户却由起初的65户减至29户。
改革开放40年来,甘肃宁县像李秀峰和如他合作社一样的1.84万果园大户、135个果业合作社的示范园引领下,苹果不仅从1978年的1.5万亩增至现时的45万亩,荣获“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2017年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从传统升级果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远销东南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而且让全县8637户精准贫困户精准脱贫,更让全县农民人均年苹果纯收入达到了27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