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我国南方稻区将推进
“籼改粳”工程 让粮农增产增收
文章字数:999
  地处江南“鱼米之乡”,上海人在千百年前吃的是什么米?“肯定不是现在的粳米!”上海市农科院专家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上海在我国南方稻区最早实现由籼稻改种粳稻的转变,迄今已100%种植粳稻。也就是说,最近30年,上海人才开始改吃粳米,在粮食上率先从温饱转向对口感的追求。如今,这一趋势蔓延至整个南方稻区。前不久,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所长、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黎明收到来自江西、浙江、安徽等地一个个水稻生产基地的喜讯:他们试种的上海杂交粳稻新品种收割下来,产量基本达到550公斤—600公斤,比当地籼稻平均产量高出10%到20%。
  稻米供给关键是粳稻
  既好吃又高产的粳稻正在逐步取代籼稻。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的部署,目前,我国南方稻区正以“粮食提质增效、粮农增产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籼改粳”工程,今年全国就压缩了1000万亩籼稻种植面积。
  上海杂交粳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体系将为全国“籼改粳”工程提供重要支撑。进入21世纪,上海市农科院专家培育的优质杂交粳稻“花优14”品种,更是以优势强、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等综合优势得到大面积应用,使上海杂交粳稻种植面积在全部粳稻中占比达40%左右。同期,我国粳稻区域杂交粳稻种植比例只有5%左右。
  通过“基地+订单”解决销售问题
  目前,上海专家已初步完成杂交粳稻品种的筛选,其中有两三个品种特别适合在南方稻区进行推广,比如“申优26”和“申优415”,在米质、成熟期、产量、抗病等方面,比之前培育的“花优14”更有优势。首先,是米质更好,它们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一级米标准。其次,在成熟期方面,这两个品种提前了一周左右,可以让农民在冬季茬口安排更从容,与冬季养地的绿肥种植合理衔接。此外,在产量上,新品种受环境气候影响更小,比“花优14”更高产更稳产。
  同时,上海在杂交粳稻上积累的现代农机农艺配套栽培技术,也可以跟着品种输出到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目前,上海杂交粳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已超过90%,接下来将把机插秧、机直播等技术和成功经验推广到南方稻区。
  “在输出品种和技术的同时,我们还与光明米业展开紧密合作,希望通过‘基地+订单’等方式解决粳稻销售问题,打通整个产业链,以加快‘籼改粳’的进程。”曹黎明坦言,目前,上海技术团队正在上海周边的几个省市进行梯度研究,未来随着进一步往南推进,还要重点解决杂交粳稻的耐高温问题,研究如何让上海杂交粳稻在高温下依然能够很好地灌浆结实,并且保持优良的米质。(据《解放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