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农田面源污染有了“清洁”方案
经过4年多协同攻关,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并集成农田氮磷流失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与模式,实现了农田水肥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文章字数:918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安全的关键措施。在水专项“松干流域粮食主产区农田面源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集成及综合示范”课题的支撑下,由黑龙江省环保厅行政负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技术牵头,由中国环境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经过4年多协同攻关,研发并集成了农田氮磷流失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与模式,并开展了工程化示范,构建起了清洁小流域落地方案。
  稻田技术升级 源头遏制成效大
  针对松花江流域稻田氮肥过量施用、利用率不高、水肥耦合能力差等问题,课题组从肥、水、种植方式三个关键点入手,以水田精准施肥、肥水联控减负、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等3项关键技术为支撑,形成了稻田肥水精准控制技术模式,改过量施肥为精准施肥,变多次施肥为一次施肥,解决了传统种植技术排水多、氮磷流失量大、追肥环节多、水肥耦合能力差等问题,推动了稻田传统技术的变革。示范区稻田在增产增收的同时,氮磷肥减量15%以上,氨氮和总磷流失量减少76%和36%。 
  控-调-用组合拳,坡地径流变害为利
  针对目前坡岗地种植模式单一、过量施肥、施肥结构不合理、坡耕地径流向下游输送及顺坡种植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课题组建立了“植物篱埂阻控-种植与施肥结构调控-径流再利用”一体化的坡耕地氮磷流失小流域控制模式,通过土壤耕作改制、种植结构调整、施肥结构优化以及径流导流再利用手段,把坡耕地水土与氮磷流失的“控、调、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坡耕地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显著提升了水土流失的控制效果,实现了氮磷的高效利用及流失控制。
  灌排有序,有效阻控氮磷输送
  针对松花江流域稻田现有沟渠结构氮磷阻控能力不强、排水体系薄弱等问题,课题组集成出基于稻田生态沟渠网络的氮磷联控与多级次排灌技术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梯形断面结构,实现了沟渠流水的分层控制,并通过乡土净水植物芦苇和香蒲等形成立体植物墙阻控系统,获得了理想的氮磷阻控效果。针对流域农田退水末端河岸缓冲带湿地植被退化、氮磷截留功能羸弱和河岸带退水无序等问题,课题组通过“沟渠-缓冲塘-湿地-水域”生态格局设计,形成了以湿地类型精准区划为基础的拟自然群落修复技术体系,获得了湿地修复与氮磷截留双增益。(据《科技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