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有重要意义。今年中央机构改革,将相关部门农田建设职责整合,切实改变过去农田建设“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为实现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日前,我国提出到2022年全国确保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要如何精准发力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又如何通过农田建设带动农民增收?
理顺机制,补足建设短板
业内人士认为,中央机构改革将相关部门农田建设职责整合,列入农业农村部职能,新设农田建设管理司,履行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管理等职责。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将统一下达农田建设任务清单,推动从中央预算源头上对原有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设立农田建设专项,增强农田建设工作合力。优先将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优先安排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强、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创新思路,增加农民收入
在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的“稻鳖共生”基地,远处是水稻,近处的池塘里养着甲鱼。畜牧水产良种公司负责人王传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的水稻是优质常规品种赣晚籼38号,该品种水稻亩产200公斤,每公斤24元,效益是普通大米的3倍;生态甲鱼亩产75公斤,每公斤120元,每亩产值1.38万元,纯收益6000余元。
农民增收不仅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通过提高农田地力来实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介绍:“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地通过施用滤泥、生物有机肥和甘蔗叶回田,土壤质量明显提升。解决灌溉条件和土地平整后,推行甘蔗、菠萝等作物轮作,农场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从开发前的3.04%提高到开发后的3.47%,甘蔗每亩可节约成本100元,增产0.75吨以上,亩均增收350元以上,带动了运输、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也促进了糖业生产的发展。”
加大投入,高效灌溉运营
中科院数据显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节水节电可达24.3%和30.8%,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可减少13.8%和19.1%,在降低农业投入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在永修县三角乡附近的再生稻田里,记者发现这里的灌溉水源充足,地面上却看不到水渠,三角乡副乡长熊斌介绍,这里通过PE管道输水,因为PE管使用的聚乙烯材料强度高、耐腐蚀、无毒、不会生锈,既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农机作业效率,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排放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还研发出蜂窝状混凝土预制板植草护坡新技术,还使用新型树脂材料闸门,实现了经济环保耐用。(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