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地处渭北黄土高原的陕西省洛川县50万亩苹果迎来采摘季,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忙碌并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提起洛川苹果,给人的印象是皮薄肉脆、酸甜适宜、清脆爽口、色泽鲜艳、个大形正等独特品质。洛川苹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区域化的栽植规模,日益优化的产业结构,让苹果成为洛川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果”。小苹果如何长成大产业?10月12日,记者跟随延安苹果产业后整理采访团走进洛川一探究竟。
顺应市场形势作出的战略选择
走进洛川县凤栖镇桥西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树势健壮、树型整齐、果实累累的苹果基地,“别看果子不好看,但是价格高,而且卖得火。”基地的主人——洛川县绿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刚良对记者说,600多亩的生态苹果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土壤改良和种植环境的优化,种植出来的苹果香味足,苹果含糖量远远高于其他果园。苹果不套果袋、不用除草剂、化肥、农药等,产品安全可靠,真正达到双重有机认证,所以他的苹果价格都以每斤15元—36元不等的价格被东南沿海的客户预定一空。
据了解,2014年洛川县制定了《延安·洛川苹果技术规范》,确保全县苹果生产从苗木培育、建园栽植、日常管理、苹果营销等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目前,50万亩苹果成为全国唯一整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材料生产认证基地,通过出口注册认证果园12.88万亩,有机果品生产基地达到5万亩;创建国家级苹果标准园2个,面积2000亩,建成省级示范园63个,面积8500多亩,居全省第一位。苹果质量全面提升,果园效益大幅提高,全县60%多的果农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突出自身特色打造苹果品牌
近年来,洛川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洛川苹果要走转型升级之路,向提升苹果质量要效益,在流通环节实现增收”,并科学地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努力实现洛川苹果百亿元产业目标。
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监贺建华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果农参与,通过价格杠杆引导果农生产质量标准统一、全程可追溯的绿色苹果,专门制订了产品收购标准、种植管理标准、生产资料使用标准,并将相关指标数字化。聚焦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逐步影响华南、华北市场,通过了3-5年时间,将“美域高”延安洛川苹果打造成区域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
“我们将继续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的技术培训及物资供应和产后的销售服务,帮助更多的果农科学种植、增收致富,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将洛川苹果这一品牌做大做强。”贺建华说。
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张军旗告诉记者,2008年,政府主导成立洛川苹果产业协会,并申请注册了“洛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陕西首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09年协会成功申请洛川苹果为陕西省著名商标,2010年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先后制定出台了《洛川苹果鲜果分级标准》、《洛川苹果预包装标准》、《洛川苹果直销窗口建设标准》和《洛川苹果品牌管理办法》等,使品牌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为农民谋求发展
为了让洛川苹果更好地走向市场,洛川县率先在延安市完善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目前已经建成选果线31条,贮藏气调库820座,苹果贮藏能力达到41.54万吨。
苹果要保鲜、保持口感,从树上采摘下来24小时之内进入冷库,至关重要。现在在洛川,“免费仓储,托底收购”这种新模式正在推开,减少了苹果入库环节。
“有一个价格最低保障,往上涨了以后还可以坐下来再谈,果农一斤多卖两三毛钱,对企业来说银行利息也省了,企业牢牢掌握了优质苹果的货源渠道,减少了市场风险”。方旭果业洛川合作社负责人周宏介绍。
走进位于洛川工业园区的洛川美域高公司生产厂间,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选果线,商品化处理能力达到6吨/小时,贺建华称这条选果线除了清洗、分拣、包装这些常规环节之外,关乎苹果商品率的核心数据比如酸甜度、含糖量,甚至病害指数都在计算平台上做到一目了然,精准分析。
贺建华表示,选果线在投入使用后,可以提升采购分选能力,释放更多的劳动力,这是企业在实施苹果产业后整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公司拥有苹果醋、苹果脆片等以基地生产的鲜苹果为原料,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保障的天然加工品。
据张军旗介绍,2017年洛川县苹果总产量89.5万吨,产值45亿元,苹果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90%以上,全县涉果贫困户增收1151万元。全县累计建成9家果汁、果醋、脆片加工企业,生产能力0.8万吨,1家浓缩果汁加工厂,加工能力2万吨,可消化残次果14万吨;建设果袋生产线23条,年生产能力15亿只,果网年生产能力达7万包。引进有机肥加工厂2个,年加工能力6万吨;设计洛川苹果个性化包装3种62款在授权企业推广使用。苹果产业链条的延伸,还培育出更多的职业农民和龙头企业,在洛川,规模以上的苹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就有400多家,参与后整理全产业链的示范企业超过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