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中棉619”无膜种植产量接近覆膜种植,不仅避免地膜残留,还有效提升棉花品质——
掀起棉花的“盖头”来
文章字数:1353
  编者按:棉农迎来“福音”!为解决棉田地膜污染问题,简化植棉技术,提高棉田效益,在专家团队的努力下,“中棉619”无膜棉种植获得成功。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动,有望彻底告别地膜、告别白色污染,掀起新一次技术革命。我们相信,随着无膜棉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地膜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必将被彻底解决,为农业绿色发展“添翼”。 

  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的“中棉619”无膜棉品种示范基地内,经过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同等土壤墒情条件下,无膜棉种植产量达到每亩320公斤,比传统覆膜方式产量只减少5%。
  无膜棉,顾名思义就是棉花不覆盖地膜,转而采取裸地种植模式。在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自40多年前出现地膜开始,棉花生产一直与地膜有着紧密联系。地膜促进土壤的保温保湿,为棉花增产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威胁到生态安全和土壤健康。近年来,农业各领域都针对地膜污染开展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棉花育种家则将目光瞄准了适宜无膜种植的品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的带领下,通过多年试验筛选,目前以“中棉619”为代表的无膜棉品种已经初步达到了试验效果,具备了不覆盖地膜种植的实力。
  污染与低品质呼唤品种创新
  “地膜残留对土壤生态、农作物生长和秸秆综合利用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尽管曾经对棉花增产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从长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来看,地膜棉几乎走到了尽头。”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书记宋国立表示。
  除了对棉花生产的直接影响,地膜残留还阻碍着棉花质量的提高。“地膜残留在收获的棉花上,会影响棉花着色,进而降低棉布质量,导致我国棉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下降,同时造成‘洋棉入市、国棉入库’的尴尬局面。”喻树迅表示。
  为了从根本上减少棉田地膜残留,让棉花在不覆盖地膜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稳定产量,2011年开始,喻树迅瞄准无膜棉品种展开科研攻关。喻树迅和他的团队种植了6000份材料,最终筛选出早熟丰产的“中0536”“中117328”,早熟耐盐品种“新陆早36”,耐低温材料“中9806”。此后,喻树迅又带领团队利用海南温室在三亚一年三代、连续八年二十四代筛选,同时在新疆多地区连续交替实验,于2014年初步筛育出“中棉619”新品系,在新疆六个点同时进行示范种植。
  据了解,在南疆无膜种植条件下,“中棉619”生育期在120天左右,具备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丰产等多个性状,部分棉田籽棉产量可以达到350公斤/亩。
  无膜绝非倒退与4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我国西北棉区,由于干旱少雨等自然条件影响,自40多年前出现地膜开始,覆盖地膜已经成为了棉农的必修课。因此如今提出采用无膜棉品种种植,业界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甚至提出了“倒退”的质疑。
  “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无膜和40年前没有地膜完全是两个概念,二者无论是在生产力还是生产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准确来说,无膜棉是对有膜棉的一次升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献龙表示。
  “应该来说,单从产量上讲,无膜棉想要持平或者超过覆膜棉是很难的,但是只要把减产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无膜棉的意义就十分重大。”新疆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李雪源说。
  据了解,今年无膜棉相对于覆膜棉的减产率在5%,已经达到了最初预计的产量水平。同时,不论是相比于40年前新疆棉花普遍的70、80公斤产量,还是对比国际上目前覆膜种植200公斤左右的普遍产量,新疆的无膜棉产量都远远超出。(本报综合)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