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耿苏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核桃专家在核桃高接换优、病虫害防控、整形修剪、土壤施肥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技术指导。”8月23日,记者在陕西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核桃产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采访时,原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村支书李彩凤说,当地依靠核桃种植来改变落后面貌,离不开杨凌科技的支撑。
小核桃树成了“脱贫果”
2016年,杨凌示范区通过实地调研,将上河村确定为核桃产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核桃专家翟梅枝教授负责基地扶贫工作,主要围绕“核桃提质增效,科技助推精准脱贫”对当地农户进行了培训,使众多农户成了永远不走的农民土专家、科技“二传手”、农村致富带头人,助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现在,上河村除了90%以上的村民都掌握了核桃科管技术外,还形成了一支由六七十人组成的“土专家”队伍。今年60多岁的王侃平老人拿到了“农民技术员证书”,除了自家4亩多核桃种得好、每年收入2万多元外,他还带着手艺到别村外乡进行高接换优技术指导,仅此一项,一年就能收入几万元。
核桃树成了“摇钱树”
上河村位于商州区城西4公里处,过去曾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2000年,全村所欠债务多达10余万元,人均收入仅五六百元。如今,在商州区沿312国道行进,上河村千亩良种核桃为商洛市西大门披上了绿装,村里许多户村民先后购买了私家车,300多户人家盖起了小洋楼,过上了现代化的新农村生活,解决了贫困问题。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李彩凤认为,出路和效益,都来自科学种植、管理核桃。两年来,基地专家对果农提出了加强科管、核桃提质增效的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正是这些树上的果子,使得上河村从老大难村变成了标杆支部、百强村。
据了解,该村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优势,加强校地合作,核桃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7年,上河村核桃平均亩产150公斤,总产量360吨,总收入720万元,人均3220元。核桃树成为上河群众的的“摇钱树”,是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