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厚植沃土育文明之花
——写在农业科技报社蝉联全国文明单位之际
文章字数:3527
报社组织开展的农业科技报“心连心”扶志扶智文化科技进商州活动

  本报记者 翁瑞
  近日,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传来捷报:保留农业科技报社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是自2015年2月28日农业科技报社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以来,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殊荣。一直以来,农科报人根植沃土,胸怀全局,情系三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创,在创建文明单位的征程中,不断演绎着时代的华彩乐章。
  号角阵阵——文明花开满园春
  文明花开满园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社会更和谐。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各行各业,文明单位创建旨在着力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农业科技报社也不例外。
  翻开农业科技报社的成长史,我们不难发现,《农业科技报》自2001年7月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杨凌,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办报宗旨,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报纸质量,把努力打造一支“心系农民、懂得农业、了解农村”的采编队伍作为一项首要任务常抓不懈。目前,报纸自费订阅率达90%以上,发行范围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西安、郑州、石家庄和济南四个省会城市实现同时分印,开创了涉农报纸跨省分印的先河,成为深受全国广大读者尤其是农村读者喜爱的报纸之一。在坚持办好报纸、服务读者的同时,《农业科技报》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创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的“媒体推广模式”等形式,积极探索服务“三农”新路子,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切的变化,都与农业科技报社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密不可分。 
  多年来,报社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和队伍建设,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考核机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报业文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报业理念,做大做强报纸品牌,努力构建“学习型、节约型、和谐型”报社,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经过报社几任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和报社全体员工的不懈奋斗,2006年2月,报社被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1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2013年1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15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保留农业科技报社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行胜于言——群雁高飞头雁领
  面对“全国文明单位”的至高荣誉,农科报人倍加珍惜,坚持以归零的心态,从零点起步,做到荣誉面前不止步,压力面前不退缩,努力以全新的姿态展现新的作为、创造新的业绩、打造新的亮点。
  群雁高飞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为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农业科技报社成立了以社长为组长,总编辑、副社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室具体抓,工会、团支部紧密配合,报社办公室牵头督办的创建工作机制。
  不仅如此,报社还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投入、同落实、同检查,建立了精神文明工作目标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制定了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及《农业科技报社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任务分解表》,将标准涉及的11大类、40多条目标任务逐一分解到部门,责任到人,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常态化创建工作机制,实现创建长效化。在具体创建工作中,实行动态管理,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同时把精神文明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重要依据,落实到日常工作、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责任制中,促进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围绕创建的各项活动,报社创建领导小组还制定了创建工作检查监督和奖罚措施,在报社内部开展全员参与争创优秀、争创文明的氛围。
  文化引领——丹墨飘香润心田
  文化,是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一个单位文明程度的反映。走进农业科技报社大厅,一幅幅形象生动、展示主流价值观的公益牌匾映入眼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送到职工身边、送进大家心里。农业科技报社积极实施立德、尚德、遵德、载德、润德、弘德“六德”工程,每年组织举办4场道德讲堂,形成了“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做一番点评”的机制,先后开展经典诵读、先进典型事迹宣讲、观看短片等形式多样的道德讲堂活动50余次,促进员工的道德修养与知识水平同步提升,引导员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春节之喜庆、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在这些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已是报社建设精神文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结合纪念日,报社每年开展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祭扫活动,端午节讲述历史人物爱国故事、七一“红心永远跟党走”歌咏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员工的爱国情感,坚定了理想信念。坚持每年开展新春记者下基层到福利院看望孤儿活动,“六一”组织职工子女走进杨凌博览园、合作社开展亲子游、传承农耕文化活动,中秋节颂月朗读活动,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通过一系列节日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员工文化生活,激发了员工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的热爱。
  文化体育活动是陶冶职工情操、振奋职工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广泛开展员工喜闻乐见,集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娱乐活动,农业科技报社坚持每年组织员工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拔河、工间操、健康走、读书分享会等文体活动10余次;每年积极组织员工参加杨凌示范区举办的农科城国际马拉松比赛、全区职工冬季健康跑、全区干部职工球类比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改善了精神风貌,激发了工作热情和活力。
  依托团队——弘扬美德新风尚
  三人一行,五人一组,有的插社旗、挂标语,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大家树立环保意识;有的蹲在河边,细致打捞河面漂浮物;有的拿着铁钳、铁钩,弯腰埋头认真搜寻遗漏在河堤各角落的垃圾;有的挥舞着扫帚,卖力地清扫地面……大家忙碌的身影,构成了河堤两岸靓丽的风景。这是日前农业科技报社开展“弘扬重德向善爱护生态环境”主题活动的一幕。
  为践行和弘扬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农业科技报社成立了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经常性开展“捡拾垃圾、保护环境”公益活动,分阶段开展了义务植树建设美丽园林杨凌、“绿化环境、构建美好家园”义务浇树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唤起群众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传递了正能量。同时,报社还借助媒体传播科技优势,报社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走进田间地头,每年免费向农民朋友发放《农业科技报》1万余份,邀请专家开展“科技下乡”、职业农民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不仅传播了农业科技知识,更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发挥优势——服务三农谱华章
  农业科技报社成立17年来,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和宣传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和政治家办报原则,立足办报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着力打造名栏目、名记者、名编辑,不断提高媒体报道质量和服务水平,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推动报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自报社成立以来,《农业科技报》连续四次蝉联“陕西省著名商标”,先后荣获“陕西省新闻出版行业先进集体”“中国报业发行工作创新奖”“全国文明单位”“陕西服务名牌”“2017年新华杯科技传播奖优秀团体”等诸多殊荣。报社创办的“中国农科新闻 网”,先后被陕西省委网信办授予“网络宣传最佳专题奖”和“2016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先进集体”。
  随着报社媒体融合转型步伐的加快,报社先后成立了《农业科技报》全媒体中心和“杨凌发布”新媒体中心。目前,农业科技报社已真正形成了“两报三网”(两报即:《农业科技报》,党工委主管、报社主办的具有党报性质的《杨凌时讯》;三网即:报社创办的《中国农科新闻网》《丝路农业网》及《杨凌农科资讯网》)和“两微一端一视”(即:农业科技报微信、微博、客户端和农业科技报微影视)的全媒体传播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报纸品牌,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新路径,农业科技报社还通过创新科技服务形式,丰富科技服务载体,探索创建了以《农业科技报》服务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科技服务“三农”模式,走出了一条涉农媒体独具特色服务“三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项项荣誉的背后,不但辉映着农科报人务实重干的作风,也凝聚着农科报人辛勤耕耘的汗水。
  荣誉与歌声相伴,农科报人高歌猛进;喜悦与艰辛同行,农科报人继往开来。沿着历史的征程,踏着文明的鼓点,农科报人文明和谐创建的旋律将越来越高亢、越来越激昂!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