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采收 平菇 本报记者 申小燕 闫瑜涛
从戈壁沙漠到烟雨江南,从东部边陲到秦巴山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成为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也是集高效、循环、低碳、环保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
近几年来,我国西部食用菌产业快速崛起。四川、江西、广西等多地都已进入百万吨省行列,“一朵菇”更是成为三秦大地的特色名片。作为陕西省农业特色产业之一,食用菌产业是全省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为了让“一朵菇”尽情绽放市场,陕西各地充分挖掘优势资源禀赋,立足产业想办法,围绕精准下功夫,把小蘑菇做成大产业,敲开了乡村振兴新大门。
摆好“菌棒子” 食用菌产业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土,不与地争肥,是农家致富好项目。多年来,食用菌一直是陕南的优势特色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关中地区也加快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步伐,全省已初步形成了陕南干菇为主、关中鲜食菌为主、渭北干鲜结合的三大产区。为了切实做好三秦大地食用菌及菌种生产管理工作,并为食用菌产业顶层设计与规划提供参考,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日前对陕西省的食用菌栽培及菌种生产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食用菌分布区域更加广泛,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研的陕西省12个市区中,汉中市的食用菌产量(约19.5万吨)和产值(为20.13亿元)位居第一,商洛位居第二,接下来是宝鸡、咸阳、杨凌、渭南、西安等。
在食用菌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值和效益亦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每吨由原来的0.6~0.7万元增加到0.9~1万元。食用菌产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丰富“菜篮子” 食用菌类,是大自然的馈赠。有一首儿歌这样唱道:“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只大竹筐。”背着大竹筐,当然是想采很多的蘑菇了。人们不禁想问,在如今的三秦大地上,老百姓的“菜篮子”里,到底装了多少蘑菇呢?
据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副站长王周平介绍,陕西省现有食(药)用菌200余种,人工栽培约40余种。食用菌主要有香菇、平菇、黑木耳、杏鲍菇、金针菇、真姬菇、姬菇、鸡腿菇、双孢菇、秀珍菇、大球盖菇、毛木耳、姬松茸、猴头菇、茶树菇、蛹虫草、滑菇、羊肚菌、白灵菇、草菇、灰树花、榆黄蘑、银耳、竹荪、牛肝菌等,药用菌主要有猪苓、天麻、灵芝、伏苓、桑黄等。这些小小的食用菌,为三秦大地的农户们撑起了“致富伞”,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
端稳“菜盘子” 食用菌类,也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前不久,“陕西省科技特派员食用菌产业服务团启动暨产业扶贫现场培训会”在陕西省丹凤县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省利用陕西省设施蔬菜项目资金扶持建设的菌种繁育中心超过了10家,相关部门对菌种的生产管理也在逐步规范。
王周平表示,过去,陕西省的食用菌原种基本靠引进,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对菌种生产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为了端稳“菜盘子”,省上对自主研发菌种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通过激活和利用资源禀赋,陕西省菌种企业自主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鼓起“钱袋子”
工厂化生产的迅速兴起,是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的“发动机”。近年来,陕西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猛。目前,全省千吨以上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企业有60家。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宝鸡国人菌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杨凌天和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在重视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开拓,他们的产品除在陕西省内销售外,还销往甘肃、新疆、四川、河南、湖北、安徽等10多个省(市、自)。
社会资本的逐年增加,是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余昌敏投资500万元,在商州区板桥镇板桥村成立了鑫阳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建成专业化菌苞生产线一条,年产菌苞100万袋,带动当地100多户群众从事反季香菇生产。陕西省商南县雷东海投资5000万元,成立商南县海鑫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商南县富水镇富水街村建成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5000平方米,进行杏鲍菇周年生产……这几年,以企业老板和大学生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纷纷投资发展食用菌项目,为三秦大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提升了产业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能力,凝聚了加快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一曲追求绿色发展的“大风歌”,已经在三秦大地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