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病这种柑橘的‘癌症’,不仅没有药剂可以治疗,而且其症状表现出的多样性,更是加大了防治的难度。”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亚热带经济林果树试验站首席专家鲁周民对记者说,秋冬季会成为黄龙病的高发期,但此时已经比感染黄龙病的时间晚了很多,影响了对黄龙病病树的及时处理。所以建议大家发现疑似黄龙病症状时,要及时防治以减少损失。
受黄龙病为害的植株基因表达会发生变化,受病原菌的诱导产生一些吸引柑橘木虱的物质,并且为了迎合柑橘木虱趋黄的特性,使叶片黄化,吸引柑橘木虱取食和产卵。此时由于柑橘木虱已经携带了大量的病菌,取食的过程就导致了黄龙病的大面积传播,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柑橘木虱成虫的带菌传病能力比若虫弱,且3-5龄的若虫能终身带菌传病,所以防治黄龙病还要重点防治柑橘木虱若虫。柑橘木虱若虫在7-9月会出现高峰期,另外在12月和1月带菌的比例最高,所以对这两个时间段要重视起来。另外,也有研究指出,柑橘种植密度过高会使柑橘木虱的传播更方便,柑橘感病的几率也就更高;高接换种的柑橘也表现出较高的感病几率。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海明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