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工程化育种,打造玉米产业“中国芯”
农业部玉米工程化育种重点实验室落户屯玉种业
文章字数:1713

  本报记者 王永慧
  种业科研创新有了“国字号”新平台
  2018年4月,农业部玉米工程化育种重点实验室落户北京屯玉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屯玉种业)。该项目的正式启动,为进一步提升民族种业竞争力,加快种业科技创新步伐,推进种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中国种业原创性高精尖技术突破注入了“源头活水”。在该项目的助推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陈绍江倡导的玉米工程化育种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为了加快工程化育种概念“落地生根”,8月18日,在屯玉种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之际,由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农业部玉米工程化育种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首届“玉米工程化育种技术论坛”在屯玉种业发祥地——山西省屯留县举行(如图)。
  当日,在屯玉种业屯留基地厂房内,众多国内知名玉米育种家共聚一堂,共同共同探讨玉米工程化育种发展现状及前景。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新海,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主任、研究员赵久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绍江,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黄长玲,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谢传晓,中国林木种子有限公司党总支部书记李斌及河南省新乡农科院所长、研究员张学舜,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齐世军等行业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屯玉种业合作伙伴8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用好工程化育种这个“关键一招”
  论坛上,与会者纷纷表示,当前玉米种业面临的困境前所未有:种业寒冬,种企整体利润下降;品种井喷,同质化严重;经销商数量增多,市场碎片化、套包现象依然猖獗;生产基地私繁乱制依然存在;种业外企进入,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在这个形势下,工程化育种或是破题的方向。
  所谓的工程化育种,是运用工程化思维推进种业发展,采用工程化的方式和手段,解决中国种业以往存在的规模偏小、缺乏突破性品种等“卡脖子”难题,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完善育种新技术体系,促进种业企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着力自主创新的工程化育种,成为了推进种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关键一招。作为全国知名玉米育种家,陈绍江教授是工程化育种的倡导者。“工程育种化是以工程化思路引领,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驱动,以科学、技术、工程为支撑等逐步提升创新能力,它是以产品为导向的主动育种过程。”陈绍江表示,以生物诱导为基础的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DH育种)作为工程化育种重要技术,它可使过去需要8代完成的育种缩短到2代即可。
  记者采访中获悉,近年来,DH育种在国内外种业上的规模化应用,已经促进了玉米选系技术的变革,成为现代三大玉米育种关键技术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种业公司均已实现单倍体育种的规模化应用,已成为现代玉米育种的核心技术。
  科企合作,让工程化育种“落地生根”
  科企合作,方兴未艾。从遗传育种到工程化育种,从工程化育种概念到科技成果的转化,科企合作是专家与企业的首选。说到科企合作,时间追溯到28年前,此时的屯玉种业与北京农业大学戴景瑞教授签署了开发玉米品种“农大60”的协议,开启了民营企业与农业高校的新品种合作推广先河。26年前,屯玉种业成立首家民营玉米研究所,聘请著名玉米育种专家周宝林担任第一任所长。自此,玉米研究所成为企业与专家合作的重要平台。“屯玉种业是一家老种企,30年的发展,是中国民营种子企业的创新者,是中国现代种业的推动者,也是中国种业发展的见证者。”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充分肯定了屯玉种业为中国种业发展所作贡献。
  科技兴农,种企先行。农业部玉米工程化育种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使屯玉种业在科研育种方面又迈入新高度,同时,也开启了屯玉种业商业化育种新的技术发展平台。这个新平台,为强化科企合作,加快玉米产业资源、技术整合及品种建设,促进玉米成果转化,推进新一轮的品种更新换代注入了强大动能。坚守30载的屯玉种业,从创始人侯爱民先生到现在掌舵人侯云鹏董事长,他们怀揣科技兴农的初心,挺起了中国种业的脊梁。“农业部玉米工程化育种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屯玉种业在科企合作、创新发展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屯玉人将以此为契机,提升玉米工程化育种的规模和水平,加快玉米育种创新进度,提升民族种业核心竞争力,为打造玉米产业‘中国芯’贡献一份力量。”展望未来,侯云鹏豪情满怀。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