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燕云
提到“地标商标”,也许有些人感到陌生,但说到新疆已获得“地标商标”的农产品,相信很多人可以如数家珍,甚至有些已被编入民谣,在老百姓中间广为传唱: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在未来三年时间里,新疆每个深度贫困县要新增地理标志商标1件以上。最近,这一行动计划被写入了新发布的《自治区加快推进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除此之外,该方案还推出一揽子加快新疆“地标商标”发展的举措,以壮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此举是新疆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抓手。
“地标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因它具有独特的品牌基因,商业价值也更高,往往能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被誉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运用“地标商标”精准扶贫,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成功的经验。以新疆为例,据报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近10万户种植库尔勒香梨的果农年收入3万元以上;若羌红枣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枣农年人均纯收入3万余元。
相关研究也表明,获得“地标商标”的农产品对农民收入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在全国已注册和运用“地标商标”的952个县市中,“地标商标”对当地就业、居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率和影响程度超过30%,很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完成“地标商标”的认定,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要以“地标商标”引导农牧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拉长、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推动特色优势农牧业发展。